同一个地球 同一个家园——写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
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谭勇 时间:2025-04-23 10:54 浏览人次

  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肥沃的土壤,孕育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当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海洋热浪猛增,冰川融化加剧,即使生活在内陆大省河南,这几年你也能切身感受到极端天气带来的变化。保护地球,刻不容缓。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规划先行 构建和谐共生空间布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需要规划先行,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满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河南建设需要。”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治胜表示,目前,现代化河南空间格局总体形成,省级和18个市级、97个县级规划获批,乡镇规划形成初步成果,规划的引领性、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

  构建“一带两屏”的生态格局、“一圈多点”的城镇格局、“一心三区”的农业格局......今年,《河南省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印发,绘就了全省黄河流域发展蓝图。截至目前,《郑州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获批,全省155个开发区形成规划成果,我省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取得重要进展。

  开展规划编制试点,初步建立了“单元+街坊”规划编制管控体系;分类按需推进村庄规划编制,编制“实用性”规划1.74万个、“通则式”规划0.9万个......全省详细规划编制加快推进。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我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基本建立,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空间布局,为人民生产生活提供了基本遵循。

  生态保护 为地球家园披上彩色外衣

  开封黄河岸边,焉得一支春欲放;惠金十里紫荆缀长堤,黄河生态廊道展新颜;长垣花红岸绿奏响春日序曲;范县春天就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春日里,河南黄河的“朋友圈”花团锦簇,黄河生态廊道姹紫嫣红,五彩斑斓。

  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提出地、千年治黄的主战场,我省接续实施南太行、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国家重大山水工程,累计修复172.37万亩,是沿黄九省区率先开展左右岸同治的省份,沿黄干流生态廊道全线贯通,黄河流域自然生态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

  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是河南的担当和责任。去年,我省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周边地质灾害防治,累计治理库区周边石漠化土地100.95万亩,修复湿地2.5万亩,加快谋划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地丹江流域山水工程,有力保障了南水北调工程平稳运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省探索形成了“五个一”生态保护修复模式。“十四五”15万亩历史遗留矿山修复治理任务已完成14.37万亩,有力保护了绿水青山。

  森林是陆地生态的重要资源,是气候的天然调节器。这些年,我省科学持续开展国土绿化,仅去年全年就造林153万亩、森林抚育166.5万亩,河南地域内越来越绿意盎然。

  节约资源 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吃”进去的是粉煤灰等固体废物,“吐”出来的是却是兼具保温、防火、安全、环保等功能的保温板——无机塑化微孔保温板。

  “这是我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全程零污染、零排放,一年可以消耗掉15万吨粉煤灰,按照每使用1吨粉煤灰减少20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计算,相当于每年可减少3000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河南省绿色建材产业链(保温系统材料)链主企业、郑州工大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振波认为,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变废为宝,节约资源,就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企业担当。

  众所周知,在地球上,土地、矿产、水等资源是有限的。如今,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已经成为全省上下共识,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越擦越亮。

  “我省完善并落实‘1+N’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严格实行增存挂钩、批供联动,去年盘活批而未供土地37.69万亩,处置闲置土地14.96万亩;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共伴生、低品位资源再评价工作成果显著,新增铼资源量是全国总目标的5倍;累计建成绿色矿山206家,其中国家级83家,连续四年居全国第一。”陈治胜说。

  “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久久为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 版权所有: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政府网站标识码:4100000028
  • 网站地图 备案号:豫ICP备15002648号-2 郑公备:41010002000049
  • 技术支持: 河南省地理信息院 大河网 技术支持电话:0371-68108608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