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或水库溃决等水源激发,携带大量泥沙、石块和巨砾的短时性特殊洪流,俗称“走蛟”“出龙”。其特点是暴发突然、流速快(可达每秒10米)、破坏力强,常冲毁房屋、道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地形条件:陡峭的沟谷地形(坡度大、沟床纵坡降明显),便于水流和固体物质汇聚。
2.物源条件: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破碎地区,或人类活动(如采矿弃渣、滥伐森林)导致松散堆积物丰富。
3.水源条件:短时间内强降雨、冰雪融化或水库溃决等提供大量水源。
三、泥石流发生前的征兆
1.自然现象异常:沟谷断流或洪水突增:上游崩塌堵塞河道,下游出现短暂断流。
2.异常声响:沟谷上游传来类似雷鸣或巨石碰撞的轰鸣声。
3.地表变化:山坡出现裂缝、鼓包,或树木倾斜。
4.水文变化:溪水突然变浑浊,或水位急速上升/下降。
5.天气预警:持续强降雨或单日降雨量达100毫米以上时需高度警惕。
四、泥石流发生时的避险与自救
1.逃生方向:垂直逃离。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奔跑,切勿顺流方向逃生。
2.避开危险区域:远离河道凹岸、陡坡、低洼地带及有滚石的山坡,野外扎营时选择高地,避开山谷和滚石堆积区。
3.禁忌行为:不要上树躲避(泥石流可能冲断树木)、不要停留在土层厚或坡度大的凹处。
4.紧急措施:发现异常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并通知下游居民撤离。
五、工程治理措施
1.上游稳坡:修建排水沟、加固松散土体。
2.中游拦挡:设置拦砂坝拦截大颗粒石块。
3.下游排导:通过明渠或隧洞将泥石流导向安全区域。
4.生态修复: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5.监测预警:在易发区安装雨量监测设备,建立灾害预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