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崩塌?
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崩塌又称崩落、垮塌或塌方。
二、崩塌形成的条件
1、自然因素:如地震、融雪、降雨(特别是大暴雨)、地表冲刷、冻胀、昼夜温度变化等;
2、人为因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地下采空,水库蓄水、泄水等)等。
三、崩塌发生的前兆
1、崩塌体后部出现裂缝:就像衣服后面裂开了口子,这是山体要崩塌的一个信号。
2、崩塌体前缘掉块、土体滚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就好像山体在一点点“掉渣”,预示着大的崩塌可能即将来临。
3、坡面出现新的破裂变形、甚至小面积土石剥落:坡面就像一张破了的纸,出现各种破损。
4、岩质崩塌体偶尔发生撕裂摩擦错碎声:这就像听到山体在 “嘎吱嘎吱” 地响。
四、崩塌如何防范?
1、注意收听当地天气预报,避免在暴雨天进入山区。
2、当听到当地敲锣打鼓、高音喇叭/广播的灾害警报,应积极配合当地政府疏散撤离。
3、发现崩塌危险预兆后,不能心存侥幸,要及时远离并通知周围的人远离。
4、崩塌即将发生或正在发生时,立即撤离人员。
5、大雨过后,已发生崩塌的区域仍存在危险,切忌在突出的岩体附近停留。
五、崩塌的治理
1、加强危岩体监测和预测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雷达干涉测量(InSAR)等技术,对危岩体进行持续、高精度的变形监测。
2、实施必要的工程措施
通过削坡、锚固、排水、护墙、护坡等工程手段,对危岩体进行锚固加固,以减少雨水、地下水等对危岩体的冲刷和潜蚀,增强坡体的稳定性,在崩塌体下方修建护墙或护坡,防止崩塌物继续向下滚落,保护下方的居民点和重要设施。
3、植被恢复和保护
通过植树造林、种植草坪等方式增加植被覆盖,利用植被的根系固定土壤,降低土壤湿度,从而减少崩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