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地质灾害科普材料
一、滑坡的定义与类型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降雨、冻融、人类活动等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部分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地质现象,俗称“走山”“垮山”或“山剥皮”。
二、滑坡的前兆识别(死泉复活鸡犬不宁)
滑坡发生前通常伴随以下异常现象,需高度警惕:
1、地表变形
前缘土体隆起或局部滑坍,地表出现放射状或横向裂缝。
滑坡后缘出现弧形裂缝并急速扩展,可能伴随热气或冷风冒出。
2、地下水异常
泉水突然复活、干涸,井水位突变或浑浊。
地表池塘、水田突然干涸或水位骤降。
3、动植物异常
动物如猪、狗、鼠类惊恐不安,不入睡或乱窜;树木倾斜形成“马刀树”或“醉汉林”。
4、其他迹象
岩石压裂声、滑体摩擦声,或监测数据(位移、裂缝宽度)突然变化。
三、滑坡的成因与高发条件
1、自然因素:降雨与冻融。长期降水或冰雪融化导致土体饱和,冻融作用降低岩土强度(如春季黄土高原冻融滑坡)。
2、地质构造:高陡地形、节理发育的岩层易失稳(如云南镇雄滑坡)。
3、人为活动:切坡建房、采矿、灌溉增加坡体负荷或破坏稳定性。
四、应急避险与自救措施
1、临灾处置:立即撤离,向滑坡体两侧逃生,切勿顺坡向下或向上跑。
2、避险场地:提前规划安全区域,远离山谷、陡坡。
3、紧急报告:发现异常立即通知村委会或政府部门。
4、灾后应对:避免返回危险区搜寻财物,防止二次滑坡。组织巡查周边隐患,关注天气预警。
五、科学预防与长期治理
1、监测预警:利用卫星遥感、裂缝计等设备监测地表变形,建立智能预警系统。
2、工程措施:修建排水沟、截水墙减少地表水渗透;加固边坡(如锚固、喷混凝土)。
3、生态治理: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增强坡体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