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安阳数字孪生平台研发的烟草物流配送线路规划智能管理系统,使整体配送效率提升约20%,极大降低了物流运行成本;
基于华能电力河南风电维护管理需要开发的新能源场站车辆安全管理系统,显著提升了场站精细化管理效能和生产效率;
联合武汉大学研发的基于“北斗+5G”的地质灾害监测平台,可以全天候监测地质灾害点实时位移变化状况,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
“北斗系统大规模应用,离不开服务模式创新和应用场景培育。”3月27日,在郑州举行的河南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应用推介会上,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景志刚表示,经过积极探索,我省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服务已经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融合发展之路。
当前,数字化发展日益加快,时空信息、导航定位服务成为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制、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重大科技工程和国家重点战略工程。
2018年,我省建设完成了由246座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和1个省级数据处理中心组成的河南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当年12月,该系统正式启用。
2024年8月,我省完成了基准站网北斗三号升级改造。当年12月,河南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北斗三号差分信号正式启用,标志着我省北斗卫星导航应用步入高精度实时定位的“北斗三号”新时代。
“该系统是我国目前建站技术标准最高、站点数量最多、密度最大、完全自主可控的省级系统,是我省推动数智化转型的重要支撑。”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党委成员、副主任武永斌说。
基于自主可控的国产化软硬件,河南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打造了集在线注册、自助办理、快速审核于一体的高精度位置服务云平台,构建了从基准站网建设到数据处理、服务应用的完整技术产品体系。
相比北斗二号只有14颗卫星、主要覆盖亚太地区,北斗三号有30颗卫星、可覆盖全球。同时,北斗三号系统支持5星16频,具有更多的信号频点组合方式,增强了信号稳定性。
经严格测试,北斗三号系统相比其他地基增强系统,卫星锁定速度更快,获取固定解时间更短,数据传输和服务网络延迟率更低,可提供全天候24小时服务。
自运行以来,该系统为实景三维河南建设等多个项目提供了高精度空间定位基准服务,为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河南经验”。
目前,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服务系统已经在我省国土空间规划管制、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耕地保护、矿山监管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并正在向城市治理、交通管控、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应急处置等各领域加速普及。
“北斗时空服务如同水、电、气等公共服务一样,正在全面融入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赋能各行各业发展。”景志刚说。
以水利工程监测为例,北斗三号一体化变形监测系统通过5G通信和北斗短报文双通道发送,实现了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与同步解算,确保水库大坝形变实时监测预警,有效保障了水库坝体的安全。
而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服务系统在农业机械、智慧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方面的应用,正在持续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加装了北斗导航系统的智能农机具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更实现了作业的精准化、智能化。”河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张琨说。
北斗卫星导航服务已深刻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从导航定位、地图服务、网络购物、交通出行,到线上实景旅游、智慧社区服务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北斗+”智慧便民生活模式正在不断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