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是什么?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是指县、乡村地方政府组织城镇或农村社区居民为防治地质灾害而自觉建立与实施的一种工作体制和减灾行动,是有效减轻地质灾害的一种“自我识别、自我监测、自我预报、自我防范、自我应急、自我救治”的工作体系,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山区城镇和农村社区为应对地质灾害而进行自我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
群测群防如何实施?
汛期前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化趋势,确定地质灾害监测点,落实监测点的防灾预案,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同时,县、乡、村层层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从县、乡政府的管理责任人一直落实到村(组)和具体监测责任人,从而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理格局。通过这种责任制形式,明确了隐患点的具体责任人和监测人,保证各隐患点的变化特征能及时被捕捉,有效指导当地政府和受威胁群众防灾避灾工作。
群测群防日常监测的内容有哪些?
1.变形斜坡坡体表面裂缝、建筑物的墙、地面裂缝、房前屋后人工边坡裂缝宽度和深度变化;
2.房前屋后人工边坡挡墙平整度(凹凸、开裂、渗水或渗砂(泥)、错落)变化;
3.坡脚和坡面地下水水量、浑浊度(泥沙含量)、颜色、流动(渗出)形态(管状、面流状)变化;坡面地表水渠(明渠或引水管)、蓄水池渗漏程度;
4.山坡树木(主要是乔木)生长形态(倾斜度和方向)变化;
5.斜坡上水田、果园、菜地、水渠(明渠或引水管)等的平整性(倾斜、错落)变化;
6.山坡或沟谷松散物变化情况、堆弃物(泥沙、矿渣、人工垃圾)流失、冲刷程度;
7.岩质山坡危岩(滚石)基座松动、岩石开裂变化、块石脱落;
8.沟谷河(溪)水流量、浑浊度(泥沙含量)、颜色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