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节约集约+脱贫攻坚” 构建国土空间新格局
来源:中广网 作者: 时间:2024-03-25 15:30 浏览人次

  近年来,息县立足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坚持“规划科学引导、耕地保护优先、农民利益至上”的基本原则,围绕“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因地制宜开展了一系列特色工作。全面实施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土地流转、人居环境同步衔接、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探索出“土地整治1+N”发展新模式;持续开展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表土剥离再利用,实现耕作层土壤用于复耕及耕地质量提升。一系列土地节约集约举措,为城乡建设和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土地整治,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面对城镇化进程中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耕地低效利用趋势越来越突出等问题。息县充分发挥农业大县优势,围绕土地整治做文章,以乡镇为单元,将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示范建设有效衔接。一是全过程管理。土地整治工作较为复杂,涉及到多个利益群体,常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利益冲突,因此重点强化在整治过程中的监管力度,要求方案能够得到各方面的认可,保障土地整治的市场化进程与农民主体的满意程度。进行土地整治的过程当中,要求能够将项目监督融入日常的工作建设当中,建立全面的、系统化的全过程监督管理机制,保障土地整治工程实施中的各项流程规范,以便在整治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方案修改,确保土地整治工作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之上。二是以乡村为主阵地。当前部分土地整治工程存在服务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导向,如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产业园区用地保障等,对乡村地区的反哺不足。土地整治工程应以优化农村土地布局、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生产水平为前提,息县开展土地整治工程中,遵循以乡村振兴为基本导向,大力挖掘村庄潜力,结合实用性“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满足农民生活生产所需,有效提升乡村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乡村的公共服务水平。三是引入社会资本。息县探索“土地整治+乡村振兴”ABO模式(政府授权+企业融资+运营),采取“以资源换资本、以资本带项目”方式,以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抓手,将社会资本与项目建设产生的粮食产能、占补平衡、增减挂钩和农业碳汇指标及项目运营的收益,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乡村有机更新。同时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智慧农业产业园,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智能大棚种植、“稻渔共作”、现代养殖和乡村旅游,促进周边群众就业增收。通过土地流转、资产补偿、土地整治项目务工收入、新兴农业产业工人工资、采摘农业、农业观光旅游等,构成多方面的农民增收渠道,近年来为全县农民直接增加收入6.37亿元,相应带动贫困户逐渐富起来。

  经过多年工作锤炼,息县创造出具备“项目类型全、规划设计新、创新意识强、建设周期短、工程质量好、综合效益高”六大特点的“息式整治模式”。总结提炼为: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为共同责任机制;以密切配合,协同推进、科学规划,及时报批、依法管理,规范操作为工作原则;以完善工作机制,创新管理模式,改善施工工艺,改进施工流程,刷新工作纪录为工作要求;以资金来源不变,使用用途不变,整合集中投放为整合使用原则。

WX20240325-112242

  截至目前,全县实施68个土地整治项目,整理闲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2万余块,新增耕地8.5万亩,实现废地变良田,有效缓解用地压力、优化用地布局,保障乡村振兴用地需求。同时,交易各类指标获得收益65.11亿元,申报发行土地专项债券5171亩、金额8.42亿元,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表土剥离,为万顷良田搬新家

  息县作为农业大县,深刻认识到土壤资源的珍贵,县委、县政府持续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耕地保护新格局,把建设项目占用耕地耕作层表土剥离及再利用放在耕地保护工作的突出位置,专门出台《息县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和再利用工作实施办法》,以工业用地和房地产开发用地为阵地,剥离30公分厚的表层土壤,搬运到低效利用、待开垦土地,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和建设用地复垦。在表土剥离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格实施全流程监管,规范剥离步骤、提高剥离工艺、建立表土剥离再利用专项资金,确保土壤剥离实施到位。明确责任主体,按照“谁占用、谁剥离”的原则,严格落实建设用地单位占用耕地应承担的法定责任和义务。通过实施表土剥离再利用,极大的保护了土壤资源,促进耕地快速恢复。

  截至目前,息县已经将表土剥离工作纳入耕地保护的常态化内容,先后开展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工程浸没区等10余个耕地耕作层表土剥离项目,项目实施面积5600余亩,剥离表土60万立方米,实现改良耕地3000余亩。通过积极推广表土剥离技术,保护珍贵土壤资源,改善耕地地力条件,带动全县建设用地表土剥离常态化、科学化,有效实践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WX20240325-112318

  示范推广,擦亮“息式整治”名片

  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是构建新时期息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的重要抓手,是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在以农业为基础的市县,可以尝试探索“土地整治1+N”的模式,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新增耕地实现耕地保护,腾挪空间破解发展用地难题,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在示范推广方面还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强化组织保障。试点先行,要统筹安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设计、组织实施、评估监管等工作。坚持以乡镇为范围优化村庄和人口空间布局,宜留则留、宜聚则聚、宜迁则迁,要求村庄规划编制做到顺应自然、尊重历史、突出乡土、体现文化,优化农村住房建设布局,塑造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新风貌。二是要以人为本。在推进过程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依法维护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权益,严守耕地红线、生态红线,因地制宜探索符合本地情况、独具区域特色土地综合整治模式和路径。三是鼓励资金多元化。为破解资金难题,要切实做好涉农项目和资金的整合,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投入、形成合力”的原则,统筹安排各类功能互补、用途衔接的涉农资金,形成政策合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同时,鼓励有实力的国企、央企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争取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政策性资金支持,进一步扩大融资规模,加大资金吸引力度,争取更多的专项贷款注入整治项目。

  未来,息县将一以贯之,在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上继续创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下厚基础,注入新动力,铺上新底色,带来新机遇。

  • 版权所有: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政府网站标识码:4100000028
  • 网站地图 备案号:豫ICP备15002648号-2 郑公备:41010002000049
  • 技术支持: 河南省地理信息院 大河网 技术支持电话:0371-68108608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