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落地难点堵点 推动服务走深走实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方正飞 王唯 张中强 时间:2023-05-16 15:42 浏览人次

  近日,济郑高铁濮阳至省界段558榀箱梁全部架设完成,为全线开通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郑州至济南不用再绕行,将有效改善沿线群众的出行条件。

  除此之外,新建南阳经信阳至合肥高速铁路,呼南高铁焦作经洛阳至平顶山段,以及新建郑州南站及陇海外绕线工程等多个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也在今年开工建设。中原大地上处处充盈着抢抓机遇促发展的澎湃动力。

  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土地要素支撑。2022年以来,河南省自然资源系统通过主动服务、方案比选、提前介入,有效解决了因选址选线不合理影响项目落地的难题,提升了工作效能,优化了营商环境。2022年全省共批准建设用地54.72万亩,供应国有建设用地11750宗、面积63.89万亩,高效完成了321个重大项目的用地保障工作。2023年第一季度,共批准建设用地7.44万亩,供应国有建设用地2801宗、面积13.32万亩,完成了33个重大项目的用地保障工作。

  主动服务 为科学选址选线提供条件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往往需要大面积占用土地,以往在选址选线设计阶段,多数建设单位不掌握土地相关数据信息,建设项目对土地和自然生态要素赋予的权重较低,加之对规划用地政策考虑不足,易出现项目拟申请用地不符合国土空间准入政策和管制规则,功能分区用地面积不符合相关建设标准,选址选线与规划冲突、部分项目位于地质灾害区和滞洪区等问题。遇到这样的情况,项目建设单位只能通过重新选址、核减部分用地、局部改线等方法被动解决,进而“牵一发动全身”,造成项目迟迟无法落地。

  2022年8月,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用地审批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通知》。河南自然资源厅迅速与省发展改革、交通、水利、能源、铁路等部门对接研讨,结合河南省人多地少、粮食生产主产区功能定位,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用地客观需求,联合印发贯彻落实意见,建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全流程保障机制,变被动保障为主动服务,推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快速落地。

  河南厅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处负责人介绍,依照项目建设单位需要了解的项目用地压覆矿产和地质灾害易发区情况,河南厅在厅门户网站上开辟了建设项目地灾压矿查询平台,主动提供实时查询服务,帮助项目单位随时了解所需信息。同时,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帮助项目建设单位出具正式的查询报告,为项目选址提供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为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方便其在方案设计阶段即可掌握土地数据,更好地落实国家规划用地政策,河南厅主动对接项目需求,及时将规划、土地利用现状、“三区三线”等数据库与交通、水利、能源等部门共享。尤其是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河南省、市、县三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主动与重点建设单位充分沟通对接,将近期项目用地红线纳入规划,明确区域重大基础设施远期规划廊道,预留项目选址用地空间,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科学选址选线提供条件。

  此外,河南厅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建油气长输管道、生活垃圾填埋场等特殊建设项目规划选址与用地预审安全相关工作的通知》,为守住项目选址选线的安全底线、明确项目规划用地安全边界提供制度规范。

  方案比选 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2022年以来,河南厅把组织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阶段的专家踏勘论证工作,作为提前介入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提供用地要素保障、落实自然生态保护、实施规划用地审查把关的关键节点。按照该厅《关于进一步优化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踏勘论证工作的通知》规定的论证程序,河南厅组织规划、用地等领域的专家集体“把脉”,相关业务处(室、局)通力协作,帮助项目单位提前发现选址选线设计中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多方案比选,科学引导项目少占、不占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合理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历史文化保护红线和灾害风险区,尽早解决永久基本农田补划、项目功能分区面积核算等复杂问题,取得了良好的节约集约用地效果。

  以昭平台水库扩容项目为例,项目在选址设计环节申请用地规模约1041.95亩,其中占用耕地约152.01亩,在河南厅组织专家踏勘论证后,项目建设单位根据专家组意见进行了方案设计优化,共核减了申请用地规模约530.01亩,用地规模核减比例超过了50%;减少占用耕地约80.77亩,减少占用永久基本农田35.47亩。

  河南厅组织专家开展论证,编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节约集约用地专章,指导项目建设单位采用先进的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提升节地水平,有力提高了用地组卷的质量。

  通过参与联合选址选线、组织节约集约用地专章论证等方式,河南厅提前介入,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要素保障,强化了项目用地审批前期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选址选线中的问题,优化了营商环境,有效保障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时依法依规落地实施。

  为强化部门协同,河南省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主动与同级项目投资主管部门,以及交通、能源、水利等行业主管部门沟通对接,建立高效便捷的项目联合选址选线协同工作机制,实现了年度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计划信息互通、参与选址选线工作形式多样、部门沟通快捷高效的工作目标,切实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生态保护制度落到实处。

  提前介入 跑出项目预审“加速度”

  按照现行政策要求,建设项目的规模和位置发生重大变化都需要重新预审。以往由于部分项目在可研阶段存在用地政策考虑不足、设计深度不够、基础工作严重缺失等问题,项目频繁改线,重新预审情况时有发生。

  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前参与选址选线,在项目生成阶段全面了解项目用地需求,指导项目单位依据规划选址,科学合理确定用地位置与规模,充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生态保护、安全防护等制度和要求,使问题发现在前端,避免后期发现问题,拉长规划用地审批周期。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尤为复杂且政策性强,经常因为前期考虑不足导致重新预审。鉴于此,河南厅提前介入兰考至原阳高速公路兰考至封丘段项目选址选线,对项目设计进行优化,仅用了17天就顺利完成了预审批复。

  河南厅还严格执行规划选址批前公示制度,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确保项目选址选线安全稳定,为优化项目选址方案,顺利通过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审批打下坚实基础。

  在开展重大建设项目用地前期工作中,河南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土地要素保障的通知》,将建设项目占用耕地面积较大或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踏勘论证、规划选址专家论证、永久基本农田补划论证、节地评价论证等多项论证工作,合并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节约集约用地专章踏勘论证一项工作,由建设项目单位一次性申请,自然资源部门组织有关专家一次性办理,大幅减少了工作程序,减轻了企业负担,缩短了论证周期,提升了论证效能。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综合规划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交通项目对土地要素的依存程度很高,省自然资源厅采取这种内容集成的踏勘论证模式,不但能为一个建设项目平均节省数万元工作费用,缩短10日以上的论证时间,还能有效避免同一问题在不同论证会中产生相互矛盾论证结论的情形,有效推动了重点建设项目尽快落地,优化了营商环境。

  在推行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节地评价三项工作合并论证后,河南省国道310连共线商丘境新改建工程项目,从提出申请到踏勘论证、提出论证意见、进行修改完善直至出具专家组论证意见,只用了不到两周的时间,而此前这个流程需要六周左右才能完成。

  河南厅通过建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链条、一体化规划用地要素保障机制,优化了预审程序,压缩了预审时限,提升了报批速度,避免了因前期工作不到位产生的反复提交、多次补正、影响进度等问题,实现了相关建设项目用地报批源头严控、程序规范、周期缩短,全面优化了土地要素保障的整体效能。

  • 版权所有: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政府网站标识码:4100000028
  • 网站地图 备案号:豫ICP备15002648号-2 郑公备:41010002000049
  • 技术支持: 河南省地理信息院 大河网 技术支持电话:0371-68108608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