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美丽河南的绿水青山 ——写在第54个世界地球日即将到来之际
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王星 时间:2023-04-21 10:50 浏览人次

  春风十里寻花路,人间最美四月天。在这美好而又充满希望的季节里,4月22日将迎来第54个世界地球日。今年世界地球日的宣传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治胜说:“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就是要引导人们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部门作为统筹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责部门,必须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贯穿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全链条,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切实担负起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河南的使命任务。未来,我省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着力建设山青、水碧、林郁、田沃、湖美、草茂的美丽河南。”

  废弃矿山蝶变生态园

  一个曾经因无序开采山体破碎、生态环境破坏的火山喷发口,如今变成青山吐绿、风景如画,集参观游览、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园。4月17日,笔者沿着石板铺成的阶梯拾级而上,直达山顶,一幅美丽的画卷在眼前展开:黑色的火山玄武岩占据了大部分视野,和流淌的淇河遥相呼应。春风徐徐,树木吐绿,山水环抱的美景令人沉醉。

  黑山头玄武岩遗址地处鹤壁市淇滨区金山街道许沟村东,紧邻淇河,是200万年前火山喷发的岩浆、火山灰堆积而成,岩石黝黑而富有光泽。玄武岩是一种优质矿石,具有耐磨、减震等特性,在高速公路等修建中广泛使用。因此,很多企业曾经纷纷来这里挖矿开采,致使绿色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山体伤痕累累。

  2019年,我省实施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黑山头玄武岩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就是其中工程项目之一,黑山头的命运由此逆转。

  治理过程中,鹤壁市结合黑山火山的地质特点,通过削坡减灾、回填压脚等治理措施,清除了潜在危险,同时保留和利用其部分特殊地形、地貌、岩石,进行艺术化的自然地貌景观重塑、生态重建,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达到了生态治理与修复的目的。通过清除浮石和破损岩层,将黑山火山结构完整展现出来,使参观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造物的神奇。

  黑山头玄武岩矿山生态环境整治,是我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致力生态修复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坚持两山理念,全力助推美丽河南建设,以实际行动谱写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黄河流域森林生态、湿地生态、流域生态、农田生态、城市生态综合治理态势总体形成,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

  扛稳抓实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政治责任。我省印发黄河滩区国土空间综合治理规划,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左右岸、堤内外、中下游协同推进黄河干流生态带建设,完成湿地修复9030亩。

  谋划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基本完工,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面启动实施。全省各地谋划实施了一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从严开展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行动。建立行政处罚、生态修复、环境损坏追偿等5本台账,对存量违法采矿问题查处到位,完成中央环保督察指出的历史遗留矿山整治。

  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地处大别山区的新县,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6%以上,百里绿色画廊、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大别山露营公园,一个个生态旅游项目落地,助推着当地乡村振兴。在民权,7万亩天然森林氧吧,成为附近居民休闲娱乐的后花园。在鄢陵,群众发挥生态之力,从一丛绿林、一片花海中挖出了金山银山……“绿色”生“金色”,“百姓富、生态美”的幸福愿景正在变成现实。

  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

  走进安阳殷都区九华山—王家窑矿区,笔者发现这里没有露天矿山的漫天扬尘,纯电动的重型自卸车有条不紊地来回穿梭,运输道路两侧新栽的树木迎风挺立,远处呈台阶状的山坡上绿意融融,一座现代化绿色矿山展现眼前。

  九华山—王家窑矿区生态修复保护项目,是殷都区近年来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的典型案例,也是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之一。项目由安阳中联水泥有限公司牵头实施,先后投入资金6.7亿元,治理面积3050亩,栽种各类树木约8万棵,培植苗圃6万平方米,喷播绿化65万平方米,修建截水渠、导水渠2000余米,建设人工湖蓄水量达100万立方米……生态修复后,数十年来遗留下来的生态“痛点”,如今蝶变为生态保护修复的“亮点”,矿区“颜值”大为提升。

  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处长何涛说,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中,我省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园则园、宜水则水的原则,因地制宜,恢复生态环境,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再利用。同时,我省各地采取一矿一策,分类实施,初步建立了政府、企业、社会资本等多元化融合的治理模式。

  对有主矿山,本着“谁破坏、谁治理”原则,督促矿山企业修复治理。对无主废弃矿山,或者政府兜底,或者寻求社会资本参与治理修复。

  在废弃矿山修复过程中,我省注重培育矿山修复龙头企业,通过赋予一定期限的自然资源产权等政策红利和制度保障,引导和支持社会主体参与矿山生态修复,通过矿山修复增加耕地、建设用地、林地,提升生态修复综合效益。

  鲁山县梁洼镇鹁鸽吴村是国家级传统村落,由于长期无序开采煤矿,地面塌陷引发泥石流滑坡,山体田园被破坏。2019年,该县引进社会资本,投资21亿多元,开展综合整治。如今,昔日的废弃矿山变成层层梯田,再没有了尘土飞扬。

  驻马店市驿城区北泉寺周围也是废弃矿山,长期荒芜。2020年1月,该市通过招商引资,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邀请保利通信有限公司、河南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对周边17平方千米的废弃矿山进行生态修复、土地综合整治,因地制宜开展田园综合体、都市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适时发展高端生态、养生等项目。目前,项目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已全面开工,采用边削坡减危、边修复、边绿化办法,使荒山快速变绿、废塘快速变清。

  今年4月,省自然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方案》,支持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投资、设计、修复、管护等全过程,允许围绕生态保护修复开展生态产品开发、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技术服务等,对生态保护修复进行全生命周期运营管护。

  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高团吉说,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不仅能解决资金不足问题,还能在稳就业、稳投资、稳预期上发力,并推动自然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不断深化,为生态修复注入资本活力,进一步推进美丽河南建设。

  让生态美景永驻中原大地

  阳光明媚,草长莺飞,黄河两岸春意融融,正是植树造林的大好时节。3月18日,在郑州市惠济区花园口镇八堡村的黄河生态廊道植树点,省领导与干部群众一起挥锹培土,种下了3000多株梓树、七叶树、海棠等树苗。

  我省去年发布了《河南省“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森林河南建设规划》,明确了到2025年科学开展林业保护发展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目标指标、重点区域、主要任务、重大工程和政策举措。

  根据这一规划,到2025年,森林河南基本建成,大河大山大平原保护治理取得重大进展。重要山脉、河流突出生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重点地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基本完成,生态屏障更加牢固,流域水生态环境和农田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改善,城镇生态宜居水平显著提升,生态保护修复走在黄河流域前列。

  展望2035年,生态强省基本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河南基本实现,让生态美景永驻中原大地。

  为此,我省将推进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一带一区三屏三廊多点”的空间分区。“一带”为黄河生态带;“一区”为平原农业生态涵养区;“三屏”为环绕在省域西部、南部的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大别山三大生态屏障区;“三廊”为淮河、南水北调中线、隋唐大运河及明清黄河故道等生态保育廊道;“多点”为自然保护地、国家储备林、国有林场、绿色富民产业集群等重要节点。

  今年3月29日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河南省露天矿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条例》,该条例将自7月1日起实施。根据这一条例,露天矿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应当坚持科学规划、源头控制,分类管理、系统修复,依法监管、绿色发展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

  春风里,全省各地生态修复如火如荼。山川正在披上绿衣,大地正在增添色彩。

  根据安排,今年我省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强化自然生态源头保护。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严格实行生态空间分类管控,规范占用生态保护红线用地用矿审批,调整完善正负面清单管控制度,强化动态监管,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

  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加快完成黄河流域国土空间、沿黄生态廊道建设等专项规划编制和报批,探索完善滩区土地用途差别化管制机制。高标准推进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山水项目,实施黄河湿地保护修复工程,积极谋划推进太行山国家公园建设,带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提质升级。

  谋划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黄河下游滩区、丹江口库区上游、大别山革命老区、淮河流域谋划一批重大山水项目,修复重点区域自然生态。

  深化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完成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破坏调查评价,积极申报历史遗留矿山治理示范工程。加快完成安阳、鹤壁等10个重点区域矿山修复,全面提升矿山生态保护水平。

  省自然资源厅厅长陈治胜说,生态是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坚决扛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责任,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深入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中原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编辑:厅宣传办 岳修科

  • 版权所有: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政府网站标识码:4100000028
  • 网站地图 备案号:豫ICP备15002648号-2 郑公备:41010002000049
  • 技术支持: 河南省地理信息院 大河网 技术支持电话:0371-68108608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