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城山水满城林——河南省焦作市生态修复纪略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张涛 时间:2023-03-02 15:28 浏览人次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行走在怀川大地,一幅生态盎然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让人忘却了这里曾是一座因煤而兴、因煤而痛的城市。近年来,经过持续不断的生态保护修复和治理,河南省焦作市由煤城变身绿都,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用法治力量守护绿水青山

  焦作市位于太行山南侧、黄河北岸,过去是怀庆府管辖,故称怀川。焦作以煤炭立市,经过上百年的开采,矿产资源日渐枯竭,并带来了山体破碎、森林和湿地退化、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等问题。

  近年来,该市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生态治理修复,优化生态空间结构,先后编制了《焦作市北山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总体规划》《焦作市森林城市三年提升计划》《焦作市水生态体系规划》《焦作市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焦作市绿色矿山建设方案》《焦作市绿色矿山建设规划》等多个规划,立法实施《焦作市北山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焦作市公园管理条例》,编制“十四五”焦作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使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纳入法治轨道。

  同时,坚决用法治力量守护绿水青山。2018年以来,焦作市共计取缔413个非法采矿点和1028个非法矿产品经营加工点,关闭63家到期非煤矿山,设立北山保护界碑200余块,立案查处破坏生态非法采矿行为近300起,刑拘30人、批捕15人,诫勉谈话和党政纪处分155人,约6万亩损毁山体恢复至原生态。

  “以前由于偷矿挖矿较多,上山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现在环境好了,满眼绿色,上山就是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市民王先生说,现在他每天都要到缝山公园登山,沿着公园台阶拾级而上,看着松柏等常绿乔木层层叠叠,心情十分舒畅。过去千疮百孔、尘土飞扬的北山,已成为全市人民休闲健身的后花园。

  分类开展生态保护修复

  2018年,焦作成功申报并实施了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工程概算总投资24.16亿元,从矿山环境治理、水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系统保护等3个方面,布置了4大类35个子项目。

  在工程实施中,该市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指导理念,对轻度受损、恢复力强的生态破坏区域采取自然恢复为主的措施,对中度、重度的生态破坏区域采取人工修复的措施。

  焦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科科长靳小婷介绍,如大沙河水生态治理项目,由于上游远离市区,活动人群少,以自然恢复为主;中游离市区近,活动人群多,侧重于城市功能和服务理念的提升,辅以必要的人工修复。经过治理,大沙河水质由过去的劣Ⅴ类转变为Ⅲ类水,如今,大沙河和南水北调绿化带项目区已经成为居民出游的热门打卡地。

  “我们还将南水北调绿化带建设纳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系统中,把大沙河湿地从黑臭水体治理为河清水畅、岸绿景美的标志性生态湿地,现在河道内天鹅、白鹭、赤麻鸭等各种鸟类已达到40余种。”靳小婷说,其中,老丁沟—猫岔项目与附近花海广场、南太行健身步道、民宿设计等全域旅游规划有机结合,通过实施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农田防护林改扩建、生态廊道绿化、环城防护林及城郊森林等重点工程,对破碎山体进行修复,消除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绿化改善河道两侧、废弃矿区地貌景观。

  截至2022年底,焦作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已全部完工。其中,河道治理长度29公里,矿山综合治理面积7395公顷,恢复新增湿地220公顷,水土流失治理68.7公顷,新增林地2395公顷,新增草地582.39公顷,新增土地整治59.86公顷。同时,完成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和智慧保护区系统平台建设、大数据中心建设、标本馆和标识系统建设等工作。

  生态修复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与全域旅游。解放区的老丁沟—猫岔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项目,种植经济林29万株,涉及11个村,丰产期可增加当地年收入5000余万元。


编辑:厅宣传办 岳修科

  • 版权所有: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政府网站标识码:4100000028
  • 网站地图 备案号:豫ICP备15002648号-2 郑公备:41010002000049
  • 技术支持: 河南省地理信息院 大河网 技术支持电话:0371-68108608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