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国之大者” 严守耕地红线 ——耕地保护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赵婧 方正飞 张永强 等 时间:2022-11-03 15:49 浏览人次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盛会鼓舞人心,蓝图催人奋进。连日来,各地耕地保护工作者迅速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热潮。他们纷纷表示,要坚持把粮食安全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全面加强耕地保护统筹力度,从体制机制、数量不减、提质增效等方面着力,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粮食安全,责任一起扛

  报告提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湖南省委省政府将耕地保护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绩效评估和真抓实干督查激励事项,全面推行田长制,设立省、市、县、乡、村五级田长和网格田长,将耕地保护责任压实到基层。湖南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签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书,全面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将网格田长与耕地保护目标相结合,加快构建田长制体系;加大违法占用耕地查处力度,严控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

  桃源县地处湖南西北部,今年以来,该县共计恢复耕地超过2万亩,耕地违法行为零新增。该县全力推进田长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县耕地“非农化”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413个村级田长,划定了4941个田长网格,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死角的耕地保护网。同时,进一步压实乡镇(街道)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将新增违法用地数量与干部考核任免挂钩。桃源县分管自然资源工作的副县长于惠平表示:“县委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重点强调要扛牢粮食安全责任,深入推进田长制,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桃源县将用活用好‘湖南田长’小程序,落实耕地网格化管理,同时建立多途径巡察机制,进行智慧化巡查、监管、干预、监控,全方位保障粮食安全。”

  今年,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被选定为市级田长制先行建设区,利用广东智慧自然资源平台,对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建立台账、上图入库、动态管控,将每一块耕地纳入田长管护责任范围。珠海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蒋道平表示,珠海局将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成果转化为新时代自然资源事业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和扎实成效,积极推动耕地保护田长制先行区建设,逐级构建起田长制责任网络。同时,依托广东智慧自然资源平台,运用数字化手段,精准、动态监测耕地变化。

  面对因农户常年在外务工而逐渐被荒废的好田良地,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成立了农村耕地撂荒整治攻坚行动领导小组,形成上下贯通、责任到底、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同时,该县采取动态监测、政府激励、惩戒约束机制,探索出农户自己复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代耕代种和集体回收“四利用”模式,有效破解了谁来种地、谁来经营等问题。“饭碗要一起端,责任要一起扛。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用责任保面积、保产量。”苍溪县委书记张世忠表示。苍溪县自然资源局局长王琦说,下一步苍溪县要坚定不移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和责任制考核,强化“长牙齿”的硬措施,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肃的纪律、最严密的法治守住饭碗田。

  力保数量,牢牢守红线

  保数量,就是严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

  对于保数量,人均耕地仅为全国平均水平53%的粮食主产区之一江苏省,是如何书写这份“答卷”的?2016年年底以来,江苏实施“责任﹢激励、行政﹢市场”耕地保护机制,重点在强化激励与市场手段上做文章,充分激发各方保护耕地的内生动力。“十三五”以来,江苏全省新增耕地近100万亩,省级5.04亿元奖励资金投向耕地保护“最前线”;同时,坚持实施“先补后占”,有效保障了耕地占补平衡的落实。江苏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坚定了我们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的决心。我们将继续坚决整治违法占用耕地行为,构筑形成‘天上看、地上查、视频探、网上管’的综合立体监管体系,实现对违法线索发现、制止、报告、移送、查处、整改全要素、全过程的实时智能监管。”

  素有“中原粮仓”美誉的河南省积极稳妥推进耕地流失问题排查整改。2021年,全省耕地净增17.35万亩。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锋表示,将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心怀“国之大者”。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管控,从严控制建设占用耕地;严格永久基本农田监管,充分发挥其约束性保护作用,将优质耕地“看严管死”;发挥土地整治的建设性保护作用,提高耕地数量;严格实施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充分发挥补救性保护作用,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充分发挥倒逼性保护作用,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强化土地执法监督,充分发挥惩治性保护作用,形成“乱占耕地必受惩罚”的高压态势,对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整改,坚决守好每一寸耕地。

  保耕地就是保发展,保发展首先要保耕地。近年来,河北省强化用途管制,切实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实现了耕地面积不减少。河北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副处长梁万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抓好耕地流出问题排查整改,结合耕地卫片监督,对全年耕地流出情况进行研判,提前统筹谋划,确保实现年度耕地进出平衡;大力推进新增耕地补充工作,拓宽补充耕地途径,确保按期完成补充耕地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多处提到耕地保护,这让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县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大队大队长王建玲感觉吃了“定心丸”。沂源县中低山和丘陵面积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99.3%,人均耕地仅0.475亩,且以旱地为主。为了缓解耕地匮乏现状,该县通过实施耕作层剥离,整改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行为,探索对地块间沟壑进行整理,增加可用耕地;并将原先低洼地、抛荒地、边坡地、未利用土地等进行整合开垦,改建成为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让有限的资源“活”起来。“粮安天下,耕保先行。作为基层工作者,我觉得目标明确、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干劲十足!我们要在耕地保护方法上再创新,同时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守住沂源耕地底线目标。”王建玲说。

  安徽省亳州市地处皖北大粮仓。2022年,《亳州市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若干措施》出台,提出8条“长牙齿”的硬措施。今年,亳州市组织开展流失耕地摸底调查和排查整改,“找回”流失耕地10776亩,全市及各县区均做到了年度耕地面积不减少。亳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金星表示,下一步,该市将结合“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将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年度保护目标任务作为刚性指标逐级足额带位置下达到县、乡、村,并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稳妥有序“找回”流失耕地,认真落实耕地保护监管和执法协同配合机制,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实行“零容忍”,坚决守住耕地红线。

  因地制宜,提质促增效

  牢牢守住耕地红线,要在确保耕地数量的同时,大力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工程,持续提升耕地产能。

  近年来,广东省将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全面加强耕地保护统筹力度,并以垦造水田作为重点突破口,在确保落实占补平衡的同时,实现耕地提质改造。截至目前,该省累计动工垦造水田44万亩,其中已完工39万亩;省级累计出售垦造水田分成指标7.8万亩;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累计向珠三角地区转让1.5万亩水田指标,获得收入112.8亿元,有力促进了与珠三角地区的资源优势互补和平衡协调发展。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耕地的保护者、守护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从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耕地保护的极端重要性,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同时,继续深入推进新一轮垦造水田,确保到2023年完成垦造水田45万亩的硬任务,进一步提高广东省耕地质量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粮食安全构筑坚实的资源基础。”

  吉林省西部地处松嫩平原,是典型的苏打盐碱地分布区,盐碱地面积大且集中连片。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东营市考察调研时强调,18亿亩耕地红线要守住,5亿亩盐碱地也要充分开发利用。吉林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千亿斤粮食”工程,加快推进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不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盐碱地改良利用,正逐渐成为吉林省粮食生产的新增长极。吉林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处长柳季表示:“未来可期!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接续奋进,科学开展吉林西部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努力将盐碱地变为优质良田,力争用8~10年时间垦造新增耕地365万亩,实现粮食增产40亿斤,助力吉林省早日实现‘千亿斤粮食’目标。”

  2020年以来,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市实施耕地占补平衡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暨补充耕地“十百千”工程27个,归还历年差欠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后,还节余水田规模指标321.19亩、耕地数量指标58.4亩。禄丰市自然资源局局长苏子银表示,禄丰市将继续深入实施“旱改水”项目,摸排具备条件的土地及25度以下未利用地、园地和林地,推动耕地提质改造;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部门协同建设的新路子,通过政企合作同推共建,部门联动齐发力,打好“短、平、快”组合拳,全速推进补充耕地及提质改造项目实施。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责无旁贷扛大旗、义不容辞当先锋。”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以来,来宾市完成7.9万亩“旱改水”项目耕地提质改造,让昔日贫瘠的旱地变成“蓄粮藏金”的沃土。下一步,来宾市将加快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攻坚行动,实事求是分析潜力,科学有效安排外业施工与内业编制,统筹推进,完善机制,引入社会资金和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后期管护,逐步形成“一田多用、一年多收、一业多益”的综合效应。

  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积极实施土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省(市)投资项目,近年来先后完成省市区级土地整治、耕地占补平衡项目19个,建设高标准农田22.22万亩。盐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盐都分局局长商学勇表示,盐都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建立健全永久基本农田“划、建、管、补、护”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建设占用耕地“占一补一”制度,为粮食稳产夯实基础。“十四五”期间,盐都区计划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0万亩。


编辑:厅宣传办 岳修科

  • 版权所有: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政府网站标识码:4100000028
  • 网站地图 备案号:豫ICP备15002648号-2 郑公备:41010002000049
  • 技术支持: 河南省地理信息院 大河网 技术支持电话:0371-68108608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