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碧桂园翡翠郡二期业主们在拿到新房钥匙的同时,领到了不动产权证书。“这真是太方便了!”业主张女士表示,要为不动产登记机构的便民化服务点赞。
碧桂园项目实现“交房即拿证”是淅川县自然资源局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淅川局把握好资源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管控3个重点,聚焦节约集约用地,持续推进不动产登记“简政、高效、便民”工作,加强信息共享,促进“政策融合、标准融合、流程融合”,以“提速度、升温度、增力度”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构建不动产登记便民利企新格局。
提速度“一天办四证”,加速项目落地
前不久,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富乔环保新能源有限公司将一面绣着“热心帮办为企业,审批高效促发展”的锦旗和一封感谢信送到淅川县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感谢该中心为企业提供的高效便捷的服务。
“不用来回跑,一天时间就能拿到不动产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4个证件,为我们节省了很多时间和成本。”办理该业务的公司工作人员高兴地说。
据悉,淅川县富乔环保新能源公司是淅川县首批推行的“一天办四证”试点项目企业。近年来,淅川局创新创优“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拿证”审批新模式,实行“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提供“保姆式”跟踪服务,优化工程建设项目的阶段审批环节,实现“一天办四证”。
“我们对用地审批业务实行跟踪服务,减少环节壁垒,最大限度压缩组件报批时间,极大提升了项目用地的审批服务效能,确保‘拿地即开工’。”淅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局指派专人统一受理相关办理事项,提前介入、主动跟踪服务,及时沟通告知事项办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效避免企业因材料不完善、不规范而影响办事进度。
本着“时间和效率就是企业的生命”原则,淅川局通过流程优化再造,将工程建设项目从竣工验收申请到办理不动产登记手续的全链条业务进行深度融合,积极联合县住建、税务等部门开展并联办理,建立线上线下不动产交易、缴税、登记“一窗受理”窗口,通过部门间的信息实时互通共享确保所需材料在3个部门间“电子化”流转,实现前台统一收件,后台并联审批,让办事企业只需跑一个窗口,提供一套材料即可完成不动产登记。
在此基础上,淅川局不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动项目审批跑出“加速度”,认真落实重大项目服务保障机制,加速推动项目落地投产。同时,该局持续拓宽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理渠道,将不动产登记业务窗口延伸到房地产开发企业、银行网点、公证处和社区,实现数据互通共享,方便办事群众和企业,推动不动产登记工作走上便民利企的“快车道”。
升温度 推行“一楼一策”,化解历史遗留问题
“以前听说这片楼可能会烂尾,想到自己交的预购款可能会化为泡影,晚上着急得都睡不好觉,没想到问题能这么快解决,还拿到证了,现在终于放心了……”前不久,市民周女士拿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本不动产权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原来,周女士购买的房屋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不动产登记受阻,这成为她心头的一块大石头。为切实解决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不动产登记难题,淅川局坚持“依法依规、尊重历史,实事求是、民生优先,证缴分离、平行运作”的工作原则,着力破解“问题楼盘”办证难题,对属地存量问题楼盘进行全面排查梳理,建立工作台账,并结合问题成因和性质,分类施策,制定“一楼一策”化解方案。
“由于各个‘问题楼盘’的历史遗留问题复杂多样,为做到精准施策,我们定期会走访各‘问题楼盘’,并多次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问题研判,逐楼逐案制定合法有效的化解方案。”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一做法实实在在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周女士心中悬着的石头也终于“落了地”。
近日,《淅川县人民政府关于处理不动产登记若干历史遗留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台,《意见》围绕个人住宅,原有商品房、房改房、集资房及公有住房的不动产,手续不全或已有手续与现状不一致的不动产,国有划拨性质土地的不动产抵押登记,林权类不动产登记等5类不动产登记类型,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处理办法。
根据《意见》,淅川县将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县政府办、自然资源局、住建局、房管服务中心、财政局、税务局等参加,合力推进处理有关历史遗留问题。
依据《意见》,淅川县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将继续从企业和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突出问题抓起,着力解决不动产登记的痛点、堵点、难点,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形成合力,推动解决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不动产登记难题。
增力度 开展“百园增效”,节地和效益双提升
走进淅川县城区工业园区,一幢幢崭新的现代化标准厂房映入眼帘,车间里各条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一派繁忙景象。很难想象,以前这里曾是一片“沉睡”的闲置土地,四周荒芜、杂草丛生。
“这得益于我们近两年大力开展的‘百园增效’行动。”淅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针对由于历史遗留、行业发展等原因存在的低效用地和“僵尸企业”,淅川局会同县产业集聚区“百园增效”领导小组办公室及相关单位制定长效机制,加强摸排、弄清底数,建立低效用地数据库,对低效用地开展分类盘活。
为全面掌握区域内土地利用情况,淅川局开展了区域内土地利用调查评价工作,查清企业用地手续办理情况,包括已批已供已用、已批未供即用、已批未供未用、闲置土地等情况,并将调查情况分类建立工作台账,标图入库,制作区域内土地批、供、低、闲“一张图”。在此基础上,淅川局会同产业集聚区对已批、已供、未供等土地逐宗分析,厘清土地批而未供、闲置和低效用地的具体原因,“一宗一策”提出处置方案,建立存量低效用地盘活工作“一本账”。
“在对低效用地开展分类盘活时,对于批而未供未用土地,新招商项目要优先选址利用;对于2018年底前已批未供即用土地,根据项目是否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产业准入政策等情况,进行摸排认定,列入整改台账,采取挂牌、协议出让等方式帮助企业完善用地手续;对于低效闲置工业用地,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采取限期开发、调整利用、置换盘活、依法收回、二次招商、破产重整等方式,分类施策。”淅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数据显示,自开展“百园增效”行动以来,淅川局共处置存量建设用地45宗、面积约1696亩,完成市定任务比率为100%。下一步,淅川局将持续推动“百园增效”行动,切实盘活产业集聚区存量低效用地,使批而未供、闲置和低效用地得到充分利用,不断完善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制度,全面提高土地市场化配置效率,促进淅川县产业集聚区节地水平、产出效益双提升,绘好产业集聚区规划“一张图”、用地政策体系“一张网”。
编辑:厅宣传办 岳修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