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为粮之本,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6月20至21日,河南“耕地保护中原行”采访团来到了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探访当地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的具体举措。
作为河南省蔬菜生产第一县,扶沟县始终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制度,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强化执法监督,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实现了保护资源与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双目标。
该县出台了《扶沟县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将耕地保护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明确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作为耕地保护第一责任人,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了“党政同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共同责任机制。
2021年,该县印发《关于推行自然资源网格化管理田(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建立县、乡、村三级“田(林)长制”责任体系和三级巡查制度,形成全面保护、集约高效、监管严格的耕地保护网格化管理新格局。
坚持规划引领,科学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种专项规划,合理划定永久基本农田69610公顷,比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高出23.68公顷,实现空间更加合理,农田更加集中连片。
为实现耕地数量和质量动态双平衡,扶沟县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对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坚持节约优先的原则,严格控制用地规模,逐一落实补充耕地方案,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鼓励工业用地采取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出让等方式,先易后难、分类施策,先后盘活存量和低效闲置土地31宗3336.07亩,进一步提高了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降低工业企业用地成本。近年来,该县新增建设用地项目16个批次,占用耕地3035亩,全部按照“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先补后占”的要求,落实占补平衡任务。
除此之外,该县还大力开展退林还耕、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治理、增减挂钩拆旧区复垦、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等土地整治工程,按照“田、水、路、林、村”一体化综合整治要求,将废弃地、滩涂地、低洼地改造成为“田成方、林成行、路成网、沟相通、渠相连、基础设施齐全”的高效示范良田,在增加耕地数量的同时,提高了耕地质量。
为严格落实执法巡查制度,扶沟县416名三级“田长”前哨巡查与“蓝天卫士”“天眼系统”等科技手段相配合,实现了对违法违规行为和突发事件“及早发现、智能提取、自动推送、快速处置”,有效震慑和打击了违法占地、建设、破坏耕地和基本农田等行为。
据了解,扶沟县累计投入资金11.18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98万亩,整治土地42万亩,增加有效耕地面积1万亩。2016年至2020年规划期间,上级下达扶沟县耕地保有量124.9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104.3万亩。扶沟县2016年耕地面积125.07万亩,至2020年耕地面积为126.35万亩,规划期内,耕地面积逐年增加,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104.4万亩,均超额完成了上级规定的保护任务。
目前,扶沟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72万亩,总产量稳定在16亿斤以上。全县蔬菜播种面积52万亩,年产值46.8亿元,蔬菜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7%。据农业部门统计,2022年扶沟县夏粮生产104万亩小麦全部完成收获,平均亩产579公斤,总产量达6亿公斤。
“今年我们农场种植小麦218亩,平均亩产值约1500斤左右,是我种植小麦以来收成最好的一年。”种粮大户张晓曼说,去年扶沟县政府在街道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改善了农田种植条件,完善了配套设施建设,实现了旱可浇灌、涝可排水,大大增强了种粮大户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