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手中有地,心里有底。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是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永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考察调研时指出“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此前,《经济日报》刊发的长篇深度调研文章《南阳重耕——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调研记》引发热议。为此,近日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邓州市委市政府、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组织了耕地资源领域专家进行专题网谈,就系统保护、科技支撑、人才要素、南阳实践等展开研讨。
耕地保护要强化系统观念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对耕地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研究员郧文聚认为,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最后一道防线。坚守耕地红线,资源、利用、环境必须“三位一体”。耕地资源保护要树立系统观、整体观、统筹观,切实加强全面、系统、协同保护,尤其要防范走资产资本至上、粮食产量至上两条路。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提出,耕地是一切经济发展的基础,对耕地红线,国家无论多重视都不为过。耕地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农田必须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既要加强数量保护,又要加强质量建设,需要科技、制度、管理协同创新。他认为,“夏粮”在我国地位特殊、优势独特,夏粮主产区河南、山东、安徽、河北、江苏等省都是我国光热条件优越、耕地资源丰富的重要粮食生产区域,但一年两熟条件下耕地利用强度大,要求更加精细利用水土资源,更加重视生态建设,亟须创建夏粮主产区耕地保护新模式。
在具体实践方面,南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耕地保护监督科科长许喜发介绍了地方耕地保护经验:一是将耕地保护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建立耕地保护考核等一系列政策机制,同时做好部门间沟通协作、部门内分口把关;二是处理好用地保障和耕地保护的关系,确保补充耕地质量,保证真实、有效;三是织网格、密监控,建立“田长制”,形成人防加技防格局。邓州市十林镇党委书记李义从基层工作出发,强调土地整治在耕地保护、乡村发展、农民增收中的重要性,提出耕地资源保护利用要结合地方产业优势,纳入农业产业链条统筹考虑。
耕地保护迫切需要新科技支撑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封市考察高标准粮田综合开发示范区时指出,“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这些关键点要一个一个抓落实、抓到位,努力在高基点上实现粮食生产新突破”。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邓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冀洪策认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耕地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邓州市近10年来连续投入18亿元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耕地资源的规模经营、集中保护提供了基础,解决了耕地保护工作中面临的小、乱、散难题。但邓州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样也面临新的瓶颈——耕地土壤改良与提升。当地砂姜黑土地土质黏重、通透性差、适耕期短,干了犁不动,湿了犁不成,被农民称为“最难犁的地、最难种的土”。邓州亟须联合高校、科研机构进行技术攻关,形成可推广的砂姜黑土综合治理技术模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吴克宁回应道,耕地保护要关注土壤健康视角。刚刚结束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专门开展了耕地质量分类工作,即将开展的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将进一步查明查清我国土壤资源类型及分布规律、土壤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将为有针对性地提高土壤健康状况、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坚守耕地红线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耕地保护还要注重藏粮于地视角,优先保护平原地区水土光热条件好、质量等级高、集中连片的优质耕地。此外,还要注重食物安全视角,构建兼顾数量、质量与效益的可持续食物安全保障体系。
“要有更精确的耕地认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超补充道,不仅要用天上卫星、空中无人机、地面传感器,立体监测耕地利用的现在,也要了解过去,预测未来。要以农田生态系统为基本单元,全方位、全过程地认知耕地,为科学利用、科学保护耕地提供支撑。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员孟海波认为,耕地保护要注重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的长效机制,要加强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加大耕地质量考核权重,并推动耕地保护立法。要围绕规划建设、保护监督等内容,明确耕地质量建设保护相关的主体责任。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凤荣分析,耕地保护重点是保护现有良田,并通过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的产能。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超过10亿亩,后续建设成本大、效率低,应将退化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作为提升耕地利用潜能的重要内容。此外,耕地资源保护领域还需要加大土壤科学、土壤改良工程方面的人才培养。
调动各方积极性才能守住耕地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
“南阳的耕地保护实践践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河南农业大学教授介晓磊说,南阳作为中原粮仓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耕之道、重粮之道自古以来就有,进入新时代,更是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扛稳粮食安全”的重任作为分内之责。南阳重耕精神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方面更具时代意义。
邓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祝光红介绍,邓州市着力从严格执法保耕地、多渠道造耕地、创新模式利用耕地进行探索,出台了邓州市全面推行自然资源网格化“田长制”管理的工作方案,保障了耕地格局稳定和可持续性,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科技小院’技术服务模式能够助力耕地利用效率提升。”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毕庆生介绍,“科技小院”一头连着涉农高校,一头连着农户和农业生产单位,依靠农业高校学科全、技术新、人才多的优势,可以将新的科技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是非常有效的合作模式。南阳农业职业学院躬耕学院院长尚增强通过实例说明了“科技小院”在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体化作用。
零售、农机等领域实践探索者也加入到耕地保护的队伍。京东集团农特拓展部总经理马英才介绍,消费者更加注重食物的绿色、有机和安全,只有健康的土地才有健康的农产品。京东正在开展“从农田到餐桌”的新探索,溯源农产品的种养原产地,联合地方政府和科研院校,创建面向市场的农田保护利用标准。河南首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兴新认为,耕地保护要有前瞻性,要考虑规模经营主体、大型农机、数字化无人农业对耕地保护的新需求。
“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让大家劲都往一处使,耕地资源才能保得住!”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朱道林分析说,耕地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配合与相互支撑。首先要保护条件优越、质量高的耕地资源,资源条件永远是耕地保护的基础。二是保护耕地要以实现耕地产能提升为目标,只保护耕地但产能上不去也没达到要求。三是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保护耕地的过程中,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是不行的,不遵循市场机制也是不行的,要让各方利益主体都有保护耕地的意愿,政策制度才更容易落地。
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河南粮食生产作出重要指示: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对全国影响举足轻重。要发挥好粮食生产这个优势,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
夏粮主产区不仅仅是粮食生产的重要战略区,也是秦淮气候过渡区,特殊的水土、气候资源条件要求以稳当头、高产托底。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黄元仿认为,夏粮主产区耕地保护的核心在于除障碍、增体质、强系统、真实践,要进一步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论述,瞄准国家需求和问题导向,提高政治站位,多部门、多行业、多学科紧密结合,整体、系统、协同坚守耕地红线。
邓州市副市长刘新明介绍,为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邓州市正在联合部门机构、大专院校,统筹各方力量、汇聚各种要素,探索全国夏粮区农业发展可供借鉴的“353”邓州模式:实现“良田、良种、良法”三良融合发展;做好“网格农业、数字农业、品牌农业、旅游农业、人居农业”五大农业创新;落实“推行田长制、培育高素质新农民、建立农业创新技术服务联盟”三项保障。通过科技、制度协同创新探索出一条邓州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新路子。
东北农业大学教授杜国明提出,耕地呈现出保护主体多元化、利用需求多样化、经营管理资产化等新特点。南阳坚守藏粮于地,要关注耕地优化利用机制。一是要关注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演化趋势,二是要关注农业规模经营的组织模式,三是要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合理用地。有必要加强农机耕作技术标准、植保技术标准、化肥施用技术标准、轮作休耕复种技术标准建设。
江西农业大学教授陈美球认为,以新发展理念落实耕地保护基本国策,关键是以“创新”提升耕地保护的内生动力,以“协调”统筹耕地的利用与保护,以“绿色”确保耕地生态系统的健康,以“开放”构建有效的耕地保护机制,以“共享”形成耕地保护合力,确保习近平经济思想在耕地保护领域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