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入城 水城相融——河南焦作以国土空间规划引领绿色发展纪略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张涛 时间:2021-12-17 08:09 浏览人次

  北依太行山,南临黄河水。河南省焦作市地处中原大地,筑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屏障,守护母亲河,是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焦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突出生态修复治理,着力城市更新改造,努力打造“青山入城、水城相融”的蓝绿空间格局。

  全域规划建设 引领高质发展

  今天的焦作,每天有60余对通行郑州的城际高铁,还可直达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轨道双环、跨河九桥、高速六纵五横”的郑焦综合交通体系已逐步形成。这是焦作市不断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加快郑焦一体化融合发展所取得的实质性突破。

  据了解,自从被确定为河南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城市以来,焦作市委市政府结合当地自然地理格局,迅速组织市级规划编制团队,先后开展“双评价”、城市体检评估等13项专题研究,着力建立“全市统筹、全域覆盖、全面管控”的规划体系,确定了“北山南水、一体多团、三廊三带”集聚开发、协同保护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北山南水’即太行山生态安全屏障、黄河生态安全屏障;‘三廊’指郑焦发展走廊、新焦济洛发展走廊、沿黄发展走廊;‘三带’指南水北调干渠生态带、大沙河生态带、沁河生态带;“一体”是要让中心城区引领全域发展,“多团”就是六县(市)组团协同发展。”焦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除此之外,该市还编制了《黄河北岸生态文化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着力打造河、堤、路、林、草、湿有机融合的生态廊道。目前,这一廊道已见树见林,生态美景日益显现。

  优化生态空间 城市变绿变美

  11月6日,焦作市北部深山区的狍子,在中央电视台《秘境之眼》栏目亮相。此前,活跃在该市山区的华北豹也两次亮相央视。这是焦作市持续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所取得的成效。

  过去,焦作因矿产资源过度开发造成山体破碎,森林、湿地退化,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近年来,焦作市持续开展矿山生态修复,严厉打击非法采矿活动,生态环境逐步好转。为进一步优化生态空间,该市编制了《北山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总体规划》《森林城市三年提升计划》《水生态体系规划》等,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作为国家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第三批试点城市,焦作市依据规划,投资24.16亿元,分别开展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大沙河水生态治理、南水北调生态保护、太行山猕猴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建设工程,完成矿山综合治理7395.89公顷,整治河道29.35公里,68.7公顷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修复,新增湿地220.5公顷、林地2395.68公顷、草地582.39公顷。此外,还建成太行山猕猴国家级(焦作)自然保护区和黄河湿地国家级(焦作)自然保护区,并成功跻身为“国家森林城市”,现有林业生态县10个、森林乡村45个、森林特色小镇8个。

  南水北调工程穿越焦作中心城区。为加强生态建设,该市在水域两侧规划建设了宽度100米、占地2916亩的开放式带状生态公园,形成贯穿主城区10公里的生态廊道。通过治理,昔日的城市伤疤已华丽转身,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大沙河湿地,以前的黑臭水体早已不见踪影,如今河清水畅,岸绿景美,天鹅、白鹭、赤麻鸭等各种鸟类在这里栖息、繁衍。来到这里,人们可以尽享拥抱自然的美好。

  加强城市更新 补齐民生短板

  “到处都有小游园!群众可以走进绿色、拥抱绿色!”如今在焦作,苏蔺体育公园、沁泉湖公园以及各种各样的“口袋公园”星罗棋布、点缀全城。

  焦作市从保障改善民生、加强城市更新等方面着手,努力为城市留住历史韵味,补齐民生短板。该市持续推进城中村(棚户区)、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利用中心城区闲置土地、搬迁企业腾退土地,重点建设养老、幼托、社区服务等设施,让群众生活越来越方便。截至目前,该市实施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项目53个,859个老旧小区经过提升改造,面貌焕然一新。

  焦作又是较早的工业城市。为了利用这一特色资源,该市编制了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将54处面积311.02公顷城市历史文脉、城市老建筑划为核心保护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6处工业格局整体保护区。它以道清铁路原轨及铁路相关遗存为依托,把原焦作货运北站、李封车站遗址、道清铁路机车供水站台遗址、朱村站等改造为铁路博物馆,成为工业文化旅游带,昔日的“工业锈带”变身为美丽的“生活秀带”。

  建于1919年的焦作王封矿“西大井”如今通过规划建设,成了集文化、休闲、旅游、餐饮等为一体的“西大井1919文旅园区”。12月10日,记者来到“大井小巷风情街”上,只见游人如织,矿车轮、齿轮、链条等工业元素镶嵌上墙,老煤矿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让人耳目一新。重生的“西大井”,让百年工业遗存永远定格,使煤城人找得回记忆、记得住乡愁。

  “让绿色成为焦作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我们将持续做好国土空间规划这篇大文章,把绿色生态植入规划之中,加大规划执行力度,引导生态修复,让焦作永葆绿色生机活力。”焦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 版权所有: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政府网站标识码:4100000028
  • 网站地图 备案号:豫ICP备15002648号-2 郑公备:41010002000049
  • 技术支持: 河南省地理信息院 大河网 技术支持电话:0371-68108608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