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赶赴栾川,实地探访这群整日在深山里寻“宝”的地质人。
深山老林偏远地带是他们的主阵地
栾川县地处伏牛山脉,原本的气温就相对于郑州、洛阳等地低很多,栾川县也早已下雪,大山中的背阴处还未融化的积雪也在印证这里的寒冷。
12月2日上午10时,机长李汝斌正在操作钻机,跟工友一起配合将钻杆内的取芯器拿出来。
李汝斌今年51岁,是河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勘查院(以下简称:河南地勘三院)探矿分院的机长。他所在的钻塔是栾川县秋水沟矿区钼矿生产勘探项目zk1006号钻塔,目前钻探深度已达221米。
“有没有矿,含量多少就是靠取出来的岩心进行判断的。”该项目的项目经理古世丹说。
在现场,工人们将取出来的岩心清洗干净后,按照顺序整齐地摆放在一旁的盒子内,进行编号。
这边工人正在编号时,翟志保背着一个小挎包就进入到钻塔内,看到新鲜出炉的岩心,就直奔岩心而去。
“现在打了多少米了?”翟志保一边问着工人,一边拿出包里的记录本仔细的记下一项项的数据。
翟志保今年32岁,是河南地勘三院资源二分院秋水沟矿区的项目负责人,他每天的工作之一就是在秋水沟矿区内的七个钻塔间奔波,记录岩心的情况。同时,带着项目的其余工作人员在矿区内根据矿脉的走向,确定下一步钻探的位置。
“我们之间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他来预判下方是否有矿,我们来负责验证。”古世丹给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介绍,他们与翟志保之间的关系。
翟志保说,今年3月份这个项目开始启动,目前已经完成了钻孔9个,施工中的钻孔4个,累计深度约10045米,初步探明地下800米处,有一个铅钼矿,矿体厚度达400米,保守估计钼金属含量大约4万吨,属于一个中型的铅钼矿。
“现在做的工作就是,需要探明这个矿床的边界在哪里?这样才能准确的计算出储量有多少。”翟志保说,其实他们的工作很简单,用两个字概括就是“找矿”,国家普查勘探范围广,不够精细,他们需要为采矿企业精准地找到可供开采的矿床。
于是,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荒野丛林成了他们的主阵地。
一年出差306天 职工找不到媳妇愁坏了领导
中午12时许,栾川市冷水镇大南沟村一处民房内,河南地勘三院探矿分院院长李晓丹正安排人把刚刚蒸熟的卤面盛出来送到直线距离1公里左右的zk1006钻塔处。
“机器是24小时不停,工人分三个班组轮流上岗。”李晓丹说,这几年生活条件好多了,院里领导有明确要求不再住帐篷,要求在项目附近租住民房,实在没有条件可以申请经费采用板房搭建临时项目部,包含宿舍、食堂等,保障职工基础生活。
在吃饭的间隙,李晓丹跟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说,因为地质工作的特殊性,在项目上的工作人员是没有周末及节假日的,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允许请假。
那什么情况才算是特殊情况呢?生病?还是家里有事?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问道。
李晓丹说,没啥事职工也不会请假,一般都是家里有麻烦事了才请假。但是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只要说出来领导会毫不犹豫准假。
“像翟工这种单身汉,只要说相亲,领导不光批准还会帮忙安排。”李晓丹看着正在低头吃卤面的翟志保笑着说道。
话题一转到翟志保的婚姻大事时,饭桌上的气氛瞬间活跃了起来。
“也是没办法,工作性质决定天天见不了面,互相了解的机会都没有。”翟志保说,他13年大学毕业后到这个单位上班,最多的一年出差306天。
“常年出差在外不好找对象,这是我们地质人的现状,翟工这些90后的个人问题现在是我们院的头等大事之一。” 河南地勘三院党委委员赵尊亭说。
地质工作者还有首自嘲的打油诗:“嫁女不嫁地质郎,一年四季到处忙,春夏秋冬不见面,回家一包烂衣裳。”
对此赵尊亭非常有体会。“项目来了几个月不回家是很正常的事情,与外界接触少,找对象只能靠熟人介绍,院里很多人的家属都是我介绍的。”
他说,其实作为地质人的家属也挺不容易的,一年到头家里的事情几乎帮不上忙,常年在外,家中的一切只能依靠家属打理,不过地质人也有优点就是淳朴、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