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风电开发在我国蓬勃发展。相较传统化石能源,风电在节能减排、降低环境污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公认的绿色能源。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可能对周边百姓的生产生活乃至生态环境带来诸多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影响。
一方面,风电项目在施工中会对植被、水土、景观、动物带来影响,其光影和噪音也有可能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对生物多样性带来影响,比如某些风电项目选址不当,影响候鸟的栖息和夜行性动物的出行;个别海上风电建设还可能与沿海地区的滩涂和湿地环境产生冲突,给生物迁徙带来困扰。
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而从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来看,发展风电项目似乎又会给自然生态造成影响。两难之下,该何去何从?从各地目前的局面来看,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的地方“蜂拥而上”,盲目规划项目,忽视生态问题;有的地方则“一刀切” ,一律说不,禁止一切开发。
笔者认为,上述两种做法都不是我们对待风电这一可再生能源的应有态度。世上并没有完美的事物,我们所应做的是坚定大方向,改进小缺陷,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制定完善可行的保护与修复措施,将风电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实现其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
首先,应当针对风电项目的特殊性进行合理规划。目前,各地国土空间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制过程中。笔者认为,应当在省级可再生能源规划制定过程中,提前考虑土地以及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和生态功能约束;同时,将风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宏观选址方法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的能源专项规划中,制定生态友好的能源规划。
而在具体的布局中,应规避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栖息地,以降低开发风险。对此,有专家建议,涉及风能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项目选址可以多多考虑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等棕地。如此一来,在节约土地的基础上也能有效节省建设成本,实现土地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双赢。
其次,要进一步制定并细化建设标准。对于风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目前尚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为了规避以上问题,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亟须制定一套开发建设标准,对风电场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技术指导和评价体系,引导企业合理建设。
而对于企业来讲,更为重要的是探索风电与环境的融合之道,从技术和管理上降低风电对环境的影响。比如,可以在智能风电机组上加装智能控制技术,让风电机组降低噪声,以减少对鸟类迁徙和人类生活的干扰。再比如,在道路规划中,尽可能地缩小道路宽度,因地制宜增加花木品种种植,将自然与项目相融合……总的来说,就是要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以自然为本,以人为本,在项目建设之前与当地百姓和自然资源部门多多沟通,了解当地保护动物的习性和生活区域,尽量降低对它们的影响。
风物长宜放眼量。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生事物,我们应保持审慎包容的开放心态,加强鼓励和引导,为风电能源插上绿色腾飞的翅膀,风电开发,生态友好才能发展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