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济源:修复生态屏障 守护绿水青山
来源:学习强国 作者:吕超 王元伟 孙璐 时间:2021-09-23 16:14 浏览人次

  河南济源在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工程实施中,坚持政府统筹、部门协作,整体保护、综合治理,积极修复生态屏障,守护绿水青山。

  2018年10月23日,河南省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功入围国家第三批试点,其中包含济源申报的14个(25个子项目)项目,包括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水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系统保护、土地整治与污染修复四大类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截至目前25个子项目全部完成。

  生态保护修复助力乡村振兴

  济源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脱贫攻坚,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优选植树造林树种,培育优质林果园,让生态保护修复直接造福群众。下冶煤铝土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位于济源下冶镇,紧邻小浪底水库,二十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的开采造成大量的历史遗留矿坑,土地资源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周边村民收入单一,省级贫困村坡池村就位于项目区内。项目紧密结合当地政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打造应雪黄梨基地。治理期间,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49人,参与工程施工、绿化种植及养护等,获得务工收入20万元。

农户栽种应雪黄梨 惠勇 摄

  生态保护修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济源依托项目区周边自然生态本底,在全流域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提升生态质量和生态景观,守住了绿水青山,换来了金山银山。五龙口镇北露天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位于济源五龙口镇北沁河牛王滩出口,沁河和南太行旅游公路从项目区中间穿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的矿产资源开采,对山体植被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影响了沁河的生态环境,影响了五龙口镇旅游经济的发展。项目实施过程中,与当地政府紧密结合,统筹修复项目区内地形地貌景观,改善沁河沿线的生态环境,打造济源的网红休闲打卡地,提升济源五龙口镇旅游形象,带动五龙口镇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济源五龙口镇省庄村沁河左岸废弃露天矿坑复绿 惠勇 摄

  “鱼鳞坑”造林探索出新时期造林新模式

  济源位于太行山南麓、黄河北岸,区域内山体众多、沟壑密布,山地多以风化砂岩碎砾和石灰岩为主,造林难度大。项目实施中,依据地区特点开展项目修复规划设计,采取就地取材、围石筑台等方式开展绿化造林,因在山体所围筑的众多树坑远看形似鱼鳞,群众亲切称为“鱼鳞坑”。通过“鱼鳞坑”造林,林木保存率达90%以上,探索出了困难地造林新模式。

济源大峪镇沿黄生态涵养带困难地造林 李涛 摄

  “通过实施南太行地区(济源)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济源山水林田湖生态系统稳定性得到大幅提升,废弃矿山、荒山荒坡变成绿水青山,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成效明显。”济源示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将对项目实施情况开展全面梳理排查,确保项目治理任务全部完成,持续稳定发挥生态效益 ,守护好绿水青山,让优美生态环境惠及更多群众。

  • 版权所有: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政府网站标识码:4100000028
  • 网站地图 备案号:豫ICP备15002648号-2 郑公备:41010002000049
  • 技术支持: 河南省地理信息院 大河网 技术支持电话:0371-68108608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