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我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面对艰巨繁重的保生态、保资源、保发展任务,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全力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自然资源工作,坚持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自然资源工作高质量,紧紧围绕“班子怎么抓、队伍怎么带、工作怎么谋、风险怎么防”,扎实推进年初安排的“落实国家‘四大战略’、实施‘四个先行’、抓好九项重点工作”部署,以六大专班推动重点工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自然资源工作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坚持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自然资源工作高质量
政治建设统领不断强化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好“五种学习方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政治生态建设年活动,组织开展“敬畏组织、敬畏纪律、敬畏责任”专题教育,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巡视整改取得实效
制定《厅党组贯彻落实省委第一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方案》,明确四个方面24项整改任务,制定118项整改措施。采取“一天一碰头、三天一汇总、七天一例会、两周一调度”工作法,完成集中整改任务108项,受到省委巡视办和巡视组的好评。扎实推进以案促改常态化制度化,选取本系统13起典型案例集中开展以案促改,查找廉政风险点2299个,修订出台各项制度51个。
机关党建特色鲜明
成功举办第二届“河南自然资源好故事”演讲比赛,进一步营造人人争当出彩自然资源人的浓厚氛围。开展“一支部一品牌”创建,1256个党支部积极争创特色支部品牌。开展“人人讲党课、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书记交叉讲党课”活动,600多名党组织书记走上讲台传递党的声音、分享学习成果。机关党建工作走在省直机关前列,被确定为省直党校党建工作现场教学点。
二、“战疫情”“保发展”取得双胜利
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坚决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和省委号令,第一时间研究部署、第一时间全面动员、第一时间落实防控,打了一场漂亮的防控阻击战。广泛开展“我是党员我先上”“争当出彩战疫先锋”等活动,省直三院23名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奔赴武汉,全系统数千名党员志愿者下沉社区、服务群众,涌现出“回来后我娶你” “妈妈带你赏樱花”等一大批感人事迹,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等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4名同志受到中央和省委表彰。
着力服务全省发展大局
疫情防控期间,创新保障发展政策措施,在省直机关较早出台不动产登记便民利企五条措施、促进矿业经济发展七个举措、服务“六稳”“六保”八项政策、强化自然资源保障服务九条规定等。特事特办保障防疫紧急用地需求,7小时完成长垣市防疫项目用地组卷审查,推动项目迅速投产。全年供应土地总面积40.99万亩,保障省计划新开工重点项目425个。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力保障53个贫困县脱贫攻坚用地需求,共批准建设用地15.88万亩。全年交易宅基地复垦券4.35万亩,成交金额达67.04亿元,交易面积和金额均居全国前列。打好生态扶贫硬仗,新聘贫困户护林员1.5万人,带动群众发展经济林、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脱贫攻坚考核获得“双优”评价。
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
完善建设用地“一网通办智能审查报批系统” ,大力推行“不见面”审批。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构建“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审查机制,实现“两合一并”,划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办理时限由20个工作日缩短至8个工作日。重塑矿业权审批流程,省市县三级矿业权申请审批“一网通办”,实现“最多跑一次”。深化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改革,全省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理时限全部压缩到3个工作日内。“全豫通办”试点取得显著进展,洛阳、开封、濮阳等多市实现“异地可办”。郑州市“刷脸办”、焦作市“掌上办”赢得群众点赞,漯河市信息共享成效在全国10个试点中名列前茅。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加快推进,2025.8万宗宅基地、12.3万宗集体建设用地完成权籍调查。
三、生态保护治理取得重大进展
黄河流域“百千万”试点工程成效凸显
河南省黄河干流概念性规划、生态廊道建设规划等形成初步成果。在沿黄九省率先启动生态廊道建设,投资170.8亿元的18个生态廊道建设项目集中开工建设,郑州、开封等5市率先高标准建成120公里生态廊道示范段,三门峡沿黄生态廊道建设树立新标杆。积极开展黄河滩区耕地高效利用试点,封丘县40万亩滩区耕地基本完成前期居民搬迁、土地整理等工作。
国土绿化提质增效
持续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和森林河南建设,全省完成造林375万亩,森林抚育451万亩,实现大幅增绿年度目标。全面实施山区生态林工程,共完成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造林148.8万亩。高标准推进“三纵五横”主要廊道建设,完成建设66.6万亩。完成国家储备林基地年度建设任务100万亩。
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推进
实施生态修复治理示范工程,总投资63亿元的南太行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项目已完工80%,安阳率先完成所有保护修复项目建设工作。大力推进“三山”综合整治完成矿山修复37万亩。实施京津冀、汾渭平原和黄河流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整治工程,完成废弃露天矿山修复3.3万亩。三门峡全面打响矿山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攻坚战,小秦岭重现绿水青山,《人民日报》专题报道。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统筹推进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和河长制工作,紧盯蓝天、净土和碧水保卫战任务,持续推进露天矿山综合整治,严格落实建设用地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措施,不断完善地下水质量监测体系,全面完成环境污染攻坚任务,受到省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和河长制办公室通报表彰。
四、国土三调和生态红线划定圆满收官
国土三调摸清资源家底
组织全省1万多名技术人员,近200支队伍,历时3年全面完成全省自然资源状况调查。坚持数据真实、准确、可靠这一主线,从严管控调查质量,严守省级核查防线,成果质量处于全国前列。及时共享国土三调成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等方面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落地
组织专业技术团队,历时一年半,全面完成生态红线评估调整工作,形成了我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框定了全省“一带三屏三廊多点”的生态保护格局,妥善处理了生态保护和保障发展的关系。
五、国土空间规划服务高质量发展
国土空间规划框架体系基本形成
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导则,形成了国土空间规划的“四梁八柱”。高规格举办河南省领导干部国土空间规划高级研修班,对省辖市、省直管县(市)、省规委会23个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专题培训。
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全面推开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已完成双评价等重大专题研究,规划纲要文本初步形成。各市县规划编制全面启动,郑州、洛阳、许昌、鹤壁等地已形成初步规划成果。实施“百镇千村”规划试点工程,144个乡镇、8300多个村庄完成规划编制。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河南段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办法(试行)》,探索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新举措。
着力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带动战略
围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洛阳都市圈、郑开同城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全力谋划、出台支持“两市一区”高质量发展的举措。对郑州、洛阳和航空港区下放6项省级审批权限。启动郑开同城先行示范区和洛阳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进一步强化航空港区的战略支点作用,积极谋划推进郑汴许港高质量发展。
六、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扛稳政治责任
耕地保护责任进一步压实
省政府召开全省耕地保护与土地利用管理电视电话会议,全面严抓严管耕地保护工作。严格规范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严把新增耕地质量关。严格永久基本农田监管,确保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降低、质量有提升。全面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率先开展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市县政府耕地保护主体责任意识进一步提升。加压推进耕地保护督察问题整改。
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成立了尹弘省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了省级常态化暗访、市级交叉暗访、厅机关处室责任分包机制。制定遏制增量工作方案,实施“八不准”,实时监测下发8批新增违法建房点位,向社会公开通报4批81个典型案例。研发专用系统软件,首创“五步工作法”,全面开展全省摸底排查工作,通过卫片核查、技术摸排、实地暗访等手段,累计完成247.3万个疑似违建点位核查任务。
省级自然资源督察体系初步形成
积极推进自然资源督察工作流程再造,省自然资源督察办公室挂牌成立,省政府发文授权对各地落实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规划政策方针情况开展督察,强力督促市县政府履行主体责任,集中整改纠正问题。
自然资源执法力度不断加大
开展“磐石行动”“护田1号”专项行动,调动异地执法力量集中查处306宗违法案件。全省立案查处土地矿产违法案件5734件,公开挂牌督办4起重大案件。全省54个市县自然资源执法监督指挥中心投入使用,省市县乡四级互联互通的快速反应机制初显成效。平顶山、信阳等5市率先开展“一网两长”制试点,积极推进实施网格化田长制、山长制管理。
七、资源利用水平稳步提升
“百园增效”行动全面启动
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用地提质增效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全省产业集聚区“百园增效”行动方案》,省政府召开专项行动启动动员大会,推动产业集聚区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和产出效益。摸清产业集聚区土地利用现状,建立了全省统一的数据库。许昌市、长垣市、睢县等地先行先试,加快盘活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
加快盘活处置批而未用土地
严格落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管理要求,建立健全新增建设用地与存量土地盘活利用的“四挂钩”机制。深入推进批而未用土地盘活利用专项行动,共盘活批而未供土地13.22万亩,处置闲置土地8.6万亩,周口、新乡、驻马店等地土地节约利用水平持续提升。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持续提升
优化矿山布局,科学规划23个露天矿山开采区,坚持“关小上大”,完成22个大型建筑用砂石料类矿业权出让。全省共完成矿业权出让39个,交易金额149.18亿元。大力推进5G矿山建设,焦作5G矿山绿色智能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荣获全国一等奖,实现河南零的突破。
八、专项整治硬仗交出满意答卷
违建清查整治啃下“硬骨头”
把违建清查整治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成立以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理清重点区域,明确厅级干部分包省辖市、业务处室分包县(市、区)的工作机制,对全省4080个重要生态功能区开展全覆盖拉网排查,2712栋违建别墅全部处置到位并通过验收,探索形成的经验做法先后4次在全国推广学习。
防风险行动效果显著
开展行政复议专项整治,建立征地审批终身负责制和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着力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2020年,省厅共办理土地征收行政复议案件92件,同比下降47.7%,省厅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依法行政先进单位。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力推进“线索清仓”。开展矛盾排查和重复信访积案化解专项行动,省厅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问题楼盘信访突出问题化解攻坚先进单位和平安建设工作优秀单位。加强党对内审工作领导,完成省政府交办的审计整改任务56项,被评为全国内审先进单位。
“一河两路”专项治理取得扎实成效
聚焦黄河、高速公路、铁路等重点领域,深入组织开展“一河两路”清查整治专项行动,拆除违建面积0.99万亩,补办手续1.03万亩,提升了美丽河南新形象。
九、基础支撑能力持续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加快构建
省委省政府印发《河南省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为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加快健全我省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体系奠定坚实基础。省政府印发《河南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总体工作方案》,在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10个自然保护地开展试点。选择11个市县开展6类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淅川生态产业发展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经验入选全国第二批典型案例。
地质勘查找矿成果丰硕
省财政共安排资金7650万元,实施33个地勘项目,新发现矿产地16处。引导地勘行业转型发展,地质工作不断向民生领域拓展,地勘单位在农业、城市、工程、旅游地质等服务型领域作用日益凸显。
测绘地理信息有力服务大局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基本完成,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更加完善。制作疫情防控电子地图,为有效应对疫情提供了技术支撑。稳步推进实景三维河南,积极推进济源、鹤壁“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国家试点工作,指导鹤壁市开展5G+地理信息融合应用试点。
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获得省科技进步奖4项,整合建设63家科技创新平台,首批27家通过评估。启动省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建设,初步构建自然资源动态遥感监测监管体系。省自然资源智库挂牌成立,国土空间规划智库、生态修复智库加紧筹建。
森林防火和地质灾害防治推进有力
狠抓森林防火责任落实,持续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全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因灾人员伤亡情况,森林火灾发生起数、过火森林面积、森林受害面积,创历史新低。持续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建设,省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大厅投入使用,对全省地质灾害进行“一张图”管理,全省2734处隐患点全部纳入群测群防体系,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持续下降。
编辑:厅宣传办 卢博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