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丨河南省淅川县生态产业发展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来源:学习强国 i自然 作者:熊广成(河南省土地整理中心) 时间:2020-11-13 15:17 浏览人次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丨河南省淅川县生态产业发展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案例背景

  南水北调,缘起南阳;千里调水,始于淅川。淅川县地处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结合部,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也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贫困县和河南省四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丹江口水库48%的水域面积在淅川,全县2820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92.8%处于饮用水源保护区,为建设南水北调工程而搬迁的移民近40万人,特殊的区位和主体功能决定了淅川县在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方面的特殊责任。

  面对保护水源地水质和脱贫攻坚两大任务,淅川县近年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之以恒推进库周生态建设,积极发展生态产业,围绕最优质的生态资源选项目,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2019年实现了全县脱贫摘帽,让淅川的绿水青山变成了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群众脱贫的“多赢”发展之路。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丨河南省淅川县生态产业发展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具体做法

  一是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监控监管,夯实生态产品生产基础。以土地整治夯实自然生态本底。通过移土培肥、梯田建设、土地整治等措施,提升和改造耕地52.94万亩,通过种植金银花等完成生态护坡1.23万亩,生态化治理库区周边土地,保护和维持库区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以全域治理维护生态环境。结合石漠化治理、国家储备林建设等,全面推进环丹江口水库生态隔离带建设,2012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24亿元,每年实施造林不低于6万亩,其中完成困难地造林30多万亩;整治环保突出问题,大气污染防治等专项行动成效明显,清洁湖泊建设目标全面实现;累计投入1.5亿元,加强废弃露天矿山等生态修复,擦亮库区绿色基底,涵养一江清水。以监控监管织密生态屏障。以数字化监控平台为载体,组建水上、林间、乡村环保监控体系,始终保持对破坏生态、污染环境行为的高压态势,确保了丹江口水库的水安全运行。

  二是积极探索生态价值产业实现路径。深入推进“生态立县”战略,着力构建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生态旅游等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产业体系。立足特殊县情,创新发展生态农业。通过政策奖励扶持、延伸资源产业链、推进绿色农业认定等措施,大力发展符合本地实际的生态农业。推广软籽石榴、樱桃、杏李、油用牡丹、金银花等生态林果及中药材种植,对发展核桃种植产业的免费提供苗木,并每亩一次性补贴300元;对发展油用牡丹、林下套种中药材、软籽石榴等水果产业的,每亩分别补贴400元、200元和300元;开展双黄连、果酒、饮料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5万吨的果蔬保鲜库,基本实现了生态产业集中区域、重点乡镇都有冷链仓库。依托福森集团等本地龙头制药企业,种植金银花、连翘等传统优势中药材5万余亩,实现“种植基地+加工基地+国内外市场”的完整产业链。通过“一减一增”,大力推进绿色工业。执行最严格的水源地产业准入政策,减少并逐步退出网箱养殖、禽畜养殖、矿山开采等可能污染水库及周边环境的产业,全县累计取缔养鱼网箱5万多箱,拆除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520多家,关停丹江口水库第一山脊以内的全部矿山企业;同时增加食品加工、智能制造等环境友好型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全县绿色工业发展。依托绿水青山,全面发展生态旅游、康养、会议等产业。将旅游业作为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导产业来培育,将陶岔渠首、汤山国家湿地公园、大观苑、八仙洞、香严寺、坐禅谷等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底蕴融为一体,建设丹江湖,打造环丹江口库区5A级生态旅游区;以“渠首”为名片、水生态产品为价值内核,构建“水旅+文旅+农旅+林旅+培训基地”的全区域、全要素、全链条旅游产业。同时,由县财政出资,重点建设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12个,将乡村生态旅游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结合,推动农旅、林旅、文旅深度融合,引导群众依托绿水青山脱贫致富,初步培育出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示范园、示范户,实现了生态与发展的双赢。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丨河南省淅川县生态产业发展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三是培育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构建了以“淅有山川”为代表的区域公用品牌体系。升级农产品溯源体系,制定生态产品质量认证管理办法;培育“淅有山川”公用品牌的第三方生态产品质量认证机构,实现认证标准多领域和国标化。积极探索“互联网+”销售模式,通过整合构建网商、电商、微商相融合的营销体系和品牌推介平台,培育“淅有山川”产品加盟基地,与县域品牌、企业品牌、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等现有品牌相互叠加,共同构筑淅川县生态产品的区域品牌“矩阵”,扩大“淅有山川”生态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是做好水文章,彰显优质水生态产品的价值。借助“南水北调渠首水源地”的优质水生态产品和中药材、有机林果等原材料优势,淅川县积极发展矿泉水、食品饮料等水产业,形成了以福森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为代表,以生产夏凉茶、功能饮料、果汁饮料、特医食品为主的产业集群,打造了“福森源”牌草本凉茶、金银花植物饮料、“九月故事”山楂汁和劲驾植物功能饮料等一批省内知名饮料品牌。将淅川本地的金银花、水等原材料与其他产地的材料进行分析对比,淅川本地的原材料品质最优,既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又从源头上保障了产品质量,有效保证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淅川生产的饮料产品在省内市场占有率都超过了30%。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丨河南省淅川县生态产业发展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主要成效

  一是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通过不懈努力,淅川县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1100平方公里,治理区植被覆盖率达58%,年减少土壤流失275万吨,森林覆盖率由“十二五”时期的32.8%提高到2019年的45.3%。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也孕育了“一库清水”,丹江口水库水环境质量良好,109项水库水质的监测指标均为正常,库区各水质断面监测结果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标准,其中陶岔出水口水质达到地表水I类;在丹江口水库还发现了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的桃花水母,群聚面积已达1500平方米并且呈持续扩大趋势,“青山抱绿水、绿水映青山”已成为淅川的真实写照。

  二是生态产品价值逐渐显化。精品农业、水产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打通了淅川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渠道,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了县域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相互促进。2018年以来,淅川县新建5000亩以上软籽石榴基地2个,3000亩以上杏李、大樱桃示范基地13个,三叶木通、猕猴桃、核桃、元宝枫、梨等产业示范基地8个。2019年,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石榴博览会,“淅川红石榴”已享誉全国,打响了农产品产业的“生态牌”;淅川县电子商务产业园里的25家企业和个人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特色农产品,月销售额达165万元。以水为基,形成了年产30万吨的矿泉水、各类饮料和果汁产品的生产能力,2019年水相关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同时带动了植物、果物提取技术的研发和转化,促进了水生态产品的价值显化和产业发展。以生态旅游为契机,打响“渠首”农产品知名度,生态产品附加值比普通产品增值1倍以上。目前,全县共建成旅游重点村36个,乡村旅游产业园40个,农家乐和特色民宿500多家,辐射带动1600多户贫困户勤劳致富。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丨河南省淅川县生态产业发展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三是助力脱贫成效显著。以“绿色发展、生态扶贫”为主线,找准生态产业与脱贫攻坚结合点,通过保底分红、资产收益、农旅结合等模式,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中药材种植带动4个乡镇23个村350多户2000余人长期就近务工;已建成的九重福森金银花基地,共吸收附近1163户村民参与土地流转和金银花种植,产业规模近9000亩,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金银花基地,带动350余户贫困户通过土地租赁、就地务工和种植金银花实现了稳定增收脱贫,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生态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实现渠首软籽石榴亩均收益1.5万元,杏李亩均收益6000余元,油用牡丹产业带动务工群众人均增收7000元以上,乡村旅游从业者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2019年淅川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贫困人口由2015年的10.66%降至2%以下,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94元,同比增长11%,绿水青山变成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让贫困群众真正端上了“金饭碗”。(河南省土地整理中心袁华 供图)

  • 版权所有: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政府网站标识码:4100000028
  • 网站地图 备案号:豫ICP备15002648号-2 郑公备:41010002000049
  • 技术支持: 河南省地理信息院 大河网 技术支持电话:0371-68108608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