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共享 登记效能大提升——河南省漯河市推进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纪实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卢博豪 时间:2019-12-27 00:00 浏览人次

近年来,河南省漯河市在不动产交易登记工作中敢于直面问题和难题,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构建了“安全办、网上办、协同办、马上办、全域办”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模式,向企业和群众提供“一次排队、一窗受理、一天办结、一费缴纳、只跑一趟、一趟不跑”的登记服务,不断提升登记服务效能,在全省树立起了一个新标杆。作为全国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集成试点,漯河市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安全办”——破冰体制改革,优化测绘成果获取方式,建立“不动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我们的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也经历了一些波折,能顺利进行,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河南省漯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高艳参与、推动了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的全过程,深有体会。

改革初期,漯河市采取“合署办公”的过渡期工作模式,房产交易审核、房屋测绘管理与不动产登记3个窗口进、3个窗口出。该工作模式存在诸多弊端,部门间沟通不畅、业务重复审核、环节多、时限长等问题凸显。对此,漯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2018年年初撤销了原市房管局,按照“人随事走、编随人走”的原则,将原市房管局管理的房产交易处、房屋测绘队、住房置业担保中心整体划转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19年3月,辖属舞阳、临颍两县完成机构改革,从此,全市全面实现不动产登记、交易、测绘“一个部门经办、一个窗口进出”。

职能整合后,测绘成果获取方式得到优化,有效建立了以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为源头与主导的“不动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由不动产勘查测绘队测绘,依据测绘成果生成楼盘表推送至住建与登记部门,住建部门依据全市统一的楼盘进行预售管理,登记机构依据预售情况进行网签、登记,最后统一进入归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城建档案馆,从而实现数据同源、楼盘统一、平台统一、更新同步,切实避免住建、登记楼盘数据偏差、一房多卖、司法查封失控等现象。

“网上办”——兼顾保障安全高效,推进实体窗口向网上延伸,实现“互联网﹢不动产登记”

按照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完善信息平台网络运维环境推进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集成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漯河市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积极优化网络运维环境,妥善实现网络分离。在做好线下与税务“一窗受理”的基础上,积极向网上延伸,推出了以不动产申请为核心,交易、税务、缴费全流程“一窗受理”,群众可24小时随时进行网上预约预审、预核税和网上缴费,构建了“互联网﹢政务外网﹢业务内网”的网络运营模式,从而在保证登记安全的前提下,切实方便了办事群众。

漯河市将与企业和群众互动紧密的申请、受理等业务环节迁移至互联网运行,随时随地可预约、预审;将审核、登簿等业务环节及数据迁移至电子政务外网,通过国家、省、市级大数据交换平台与各相关部门互联互通,实现全市范围内均可核验相关信息;将不动产空间图形数据及权籍调查成果审核环节部署在与互联网物理隔离的业务内网,有效做好网络分离,满足信息安全保密需求。业务内网数据向电子政务外网传输时,通过离线导入方式,人工摆渡到电子政务外网;电子政务外网数据向业务内网传输时,通过单向网闸,实现了电子政务外网数据到业务内网的同步实时传输。

今年以来,漯河市利用政务服务网和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系统,将合同网签、核税纳税、网上缴费、水电气过户纳入网上申请环节,推出了以不动产申请为核心的交易、税务、缴费全流程“一窗受理”,在银行和开发企业布设专线,实现群众“一趟也不跑”,并借助证书邮寄、电子权证等便民措施,真正实现了群众“最多跑一次”。

企业和群众可随时随地登陆“漯河市政务服务网”,点击“便民服务”进入不动产网上申请界面,在线提交办事资料,随时关注申请进度。登记人员与税务人员“联合预审、网上核税”,结果以短信形式向群众反馈,群众预约时间到现场进行确认时,由登记机构一次性收取不动产登记、交易、纳税以及水、电、气要件资料,利用跨部门查验功能核验材料真实性。完成审批后,群众可利用微信、支付宝等快捷支付功能一键缴纳所有税费,并可选择现场领取、邮寄或电子证照三种方式领取证书证明。

“协同办”——全力推进信息共享,实现跨12个部门不动产登记业务协同联动及信息集成

作为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集成试点,按照“属地优先、省级推动、国家支持”的工作原则,漯河局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全面实现不动产与公安、民政、法院等12个部门单位信息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减少办事材料,由“群众跑腿”变为“信息跑路”,由“企业四处找”变为“部门协同办”。

截至目前,漯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已完成与公安、编办、市场监管、民政、银保监、卫健委、公证、法院、住建、税务、机关事务管理、自然资源共12个部门对接,联通接口20个,通过系统嵌入方式,离线共享4个,建设系统个性化新功能17项,并实现信息共享覆盖至辖区内所有县区。

在国家层面,漯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完成与公安、编办、市场监管等8个部门对接,实现了“无证件业务办理﹢身份核验、社会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信息核验、婚姻登记信息核验、营业执照信息核验”等10项跨域查询核验服务功能。

在省级层面,完成与税务、住建两部门对接,实现了不动产契税完税凭证信息共享、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信息共享两项功能服务。此外,按照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一窗受理”系统的工作部署,漯河市于2018年10月将登记系统与税务系统直联,实现了不动产交易、登记、缴税数据推送共享和“一窗受理”。

在地方层面,完成与公安、法院、公证、机关事务管理、自然资源5个部门对接,实现了建筑工程规划许可、用地规划许可查询两项功能服务,并通过系统嵌入方式,实现公安、法院、公证、机关事务管理查询。

同时,该市积极与水、电、气公司建立信息共享,在系统内实现不动产转移的同时,将水、电、气一并联动过户,进一步方便了群众。漯河市还通过跨部门信息共享,精简办事材料。群众在申请办理不动产登记过程中,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用地规划许可证、土地出让合同、划拨决定书4项材料免提交,其余材料不再提交原件,仅提交复印件,运用信息核验方式,即可办理相关业务。

为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漯河市还完成了不动产专业版从业端电子权证的功能开发,适用于开发企业和银行使用。不动产登记机构登簿完成后,在缮证环节即可生成电子权证及证明,并加盖电子印章。开发企业和银行可通过从业端查询、下载电子权证或证明,不用再到窗口领取纸质证书证明,有效减少了办事时间和纸质证书证明保管费用,并降低了损坏、丢失等风险。

“马上办”——聚焦线下“一窗受理”,搭建“六个一”服务格局

为了给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不动产登记服务,漯河市紧紧抓住“一窗受理、并联办理”这个重点,简化办事要件、压缩办事时限,努力推进不动产交易登记更加便民、利民,构建了“一次排队、一窗受理、一天办结、一费缴纳、只跑一趟、一趟不跑”的不动产登记服务格局,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一次排队”:压缩办事流程为领号、受理、缴费领证3个环节,办理交易、登记、税务只须排1次号,极大节约了群众的时间成本。

“一窗受理”:2018年6月,该市将交易、纳税、登记整合,实现“一窗受理”。10月,将登记系统与税务系统直联,实现了不动产交易、登记、缴税数据推送共享和“一窗受理”。同时,整合税务、交易、登记的8张申请表为1张集合式申请表,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办事。

“一天办结”:优化业务审批,压缩办事时限为24小时。

“一费缴纳”:通过微信、支付宝扫描二维码,一键轻松缴清税费、登记费、出让金等所有费用。

“只跑一趟”:漯河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置不动产综合办事大厅,与水、电、气公司对接,实现系统联动过户;将不动产、住房置业担保与公积金窗口整合,在全省首家开创公积金—担保—登记“一站式办结”,解除了群众多部门来回跑的烦恼,“只进一扇门”即可办理所有业务。

“一趟不跑”:登记中心在中原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以及12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架设业务专线,将网签备案向网上延伸,依托线上“一费缴纳”功能,实现群众无须到大厅,即可办理商品房网签缴税、不动产抵押等业务。

“全域办”——全面完成数据整合,建立全市统一的交易登记一体化平台,实现跨辖区“全市通办”

2019年,漯河市被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定为“不动产登记全省通办”试点城市。该市以“全市通办”为抓手,将原房屋交易登记系统、商品房网签系统、存量房网签系统、原土地登记系统和不动产登记系统5套系统整合为一,在全市范围内搭建统一的交易登记一体化平台,并将原5套系统内的土地、房屋、不动产历史数据和现势数据进行整合,与图形数据整合挂接,建立健全不动产登记数据库,统一导入交易登记一体化新平台。其中,市本级完成不动产登记业务数据整合导入147.75万条,临颍县完成11.74万条,舞阳县完成5.03万条。

今年5月,市本级率先完成不动产登记交易一体化平台搭建;8月,临颍县、舞阳县相继完成不动产交易登记一体化平台上线运营,实现了互联互通;9月2日,全市第一本跨区域办理的不动产权证在舞阳县发放。

目前,漯河市群众办理不动产业务不受辖区限制,群众可在全市范围内任何不动产登记机构享受跨区域办理和证书邮寄服务。

漯河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市将在现有12个部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积极与其他相关部门对接,完善信息手段,依托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做到证照及信息跨部门共享传递,实现群众不带证件材料即可完成不动产登记。

  • 版权所有: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政府网站标识码:4100000028
  • 网站地图 备案号:豫ICP备15002648号-2 郑公备:41010002000049
  • 技术支持: 河南省地理信息院 大河网 技术支持电话:0371-68108608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