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出彩中原生态底色——河南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治理纪实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卢博豪 时间:2019-12-27 00:00 浏览人次

本报记者 刘立新 刘鹏飞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文化厚重,自然资源丰富,生态文明建设尤为重要。今年以来,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履行“两统一”职责,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修复、露天矿山综合整治等重大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挂牌成立以来,我们提出了‘一张蓝图保发展、一体共治建生态’的总体思路,在全国率先启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积极构筑全省生态系统的四梁八柱,着力建设山青、水碧、林郁、田沃、湖美、草茂的美丽河南。”河南厅党组书记刘金山表示。

谋划

聚焦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9月18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豪情满怀地发出了这样的号召,也为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擘画崭新的宏伟蓝图。

黄河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说,流经河南的711公里正好处在黄河的“豆腐腰”部位,是地上“悬河”最突出、历史上决口最多的河段。因此,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将对河南社会、经济、生态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作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修复的主责部门,自然资源部门责任重大。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摸清现状是基础。为此,河南厅组织开展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涉及的行政区域分布、黄河大堤坐落位置、区域内土地利用现状等情况的核查,基本摸清了家底。同时,组织专家深入开展黄河多要素环境本底调查,精准掌握黄河保护开发现状,统筹谋划实施沿黄生态廊道建设、湿地保护恢复、重点区域露天矿山治理恢复等重大工程,进一步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自然资源要素支撑能力。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规划也十分重要。河南厅结合河南黄河流域的自然资源禀赋和生态保护情况,迅速启动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了《黄河河南段规划构想》,按照“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原则,积极开展重大专题规划研究,进一步明确黄河滩区国土空间用途差别管制政策和生态补偿机制,加快编制科学合理实用的国土空间规划。

下一步,河南厅将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加强与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的对接汇报,积极谋划申建黄河国家公园,将围绕推进黄河生态廊道提质升级,加强黄河两岸国土绿化的整体谋划、科学设计,推进国家森林步道、湿地公园群建设,打造堤内绿网、堤外绿廊、城市绿芯的区域生态格局,促进水土保持,扮靓“母亲河”。

治理

南太行再现青山绿水

“以前,这里矿坑遍布,废矿渣石乱推乱放。如今,经过修复治理,真是大变模样,危岩清除完毕,土地回填平整,栽上了树,种上了草,周围的环境也好多了。”11月26日,在济源生态修复项目施工现场,承留镇村镇建设发展中心主任曹宪松高兴地对记者说道。

这样的变化,源于河南厅今年启动的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的实施。据悉,该项目总投资63亿元,涵盖新乡、鹤壁、安阳、焦作、济源5市25县(区)。根据规划,项目按照“一山脉、两流域”的布局实施。“一山脉”指太行山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两流域”指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区及海河流域水源涵养区。

南太行地区是华北平原乃至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穿境而过,区内集中分布各类国家级保护区19处。但这里也是河南省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最严重地区之一,区域内的新乡、鹤壁、安阳、焦作等城市又是“2 ﹢ 26”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实施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对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运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项目具体实施中,河南厅明确要求,各地以“一区一策”方案,采取修山、治水、护渠、复绿、整地、扩湿等综合性治理措施系统推进南太行地区生态治理和修复,实施山体修复类、水生态修复类、林草生态修复类和土地质量修复类等四大类、60项重点工程。

河南厅生态修复处有关负责人表示,项目的实施,将优先解决区域重点生态环境问题,分阶段综合实施治理,最终实现全区域整体生态治理,有效解决南太行地区山体裸露、森林稀疏、农田污染、湿地萎缩等现实问题,重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探索形成具有较强示范性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模式,为太行山乃至全国树立生态系统修复的典范。

严管

铁腕整治露天矿山

开会部署、巡查整改、警示约谈、挂牌督办……从今年5月初到7月底,河南厅针对露天矿山问题,聚全员之力,汇各方之策,全面打响露天矿山违法违规问题集中整治“百日会战”,从而促进全省矿产资源开采秩序明显好转、矿山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为压实主体责任,河南厅明确市县两级自然资源部门“一把手”担任第一责任人,将“百日会战”作为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完善“分区包片”“三级包矿”制度,形成省、市、县、乡多级有效共治的责任体系,探索构建“天上看、空中查、地上核、网上管”的监督管理新模式。同时,完善考评方法,对露天矿山综合整治效果,纳入各级党组对下级单位年度综合考评的主要内容。 

河南厅要求,一方面,要以“三区两线”范围内为主,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及国道周边环境治理为重点,加快重点集中修复治理。以露天矿山和自然保护区为重点,对矿产资源开采中存在的非法违法行为,及时立案查处,严厉查处到位,形成强大的自然资源执法震慑。另一方面,坚持“上大关小”和节约集约原则,不断提升露天矿山的规模化程度,提高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

露天矿山不仅要严管,更要下大力气治理。面对千疮百孔的废弃矿山,河南省实施“一矿一策”,初步建立了政府、企业、社会资本等多元化融合的治理模式。对有主矿山,本着“谁破坏、谁治理”原则,督促矿山企业修复治理;对无主废弃矿山,采取政府兜底或寻求社会资本参与的方式治理修复。

当前,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成为当务之急、发展之要。为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河南省在全国率先制定煤炭、冶金、有色、黄金、盐碱、非金属、建筑石料石材等7个绿色矿山建设地方标准,确保矿山企业在建设中有规可依。同时,河南厅要求,到2020年底,大中型矿山按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逐步建成绿色矿山,小型矿山按照绿色矿山建设规范开发利用,新建矿山必须按照绿色矿山标准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已初步建成50个绿色矿山,为各地矿山企业建设绿色矿山提供了样板和标准。

播绿

绿满中原未来可期

挥锹铲土、围堰浇水……11月22日,河南省、市、县三级联动,统一时间、统一步调,组织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院校、企业干部群众约56.5万人同步开展冬季植树造林活动。据统计,当天共植树447万株。

据悉,这是自2018年11月13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召开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河南动员大会以来,全省组织的第二次大规模冬季义务植树活动。把每年春季一次的大规模义务植树活动,调整为冬春两次,正是这次动员大会作出的明确指示。也是在这次大会上,省委、省政府动员全省上下打一场新时代河南国土绿化的人民战争,五年增绿山川平原、十年建成森林河南。

按照《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要求,到2027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0%,森林蓄积量达到2.59亿立方米,森林植被碳储量达到1.4亿吨,森林生态服务价值每年3600亿元。

为此,河南省围绕“一核一区三屏四带多廊道”总体布局,全面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深入推进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六化”建设。

在顶层设计上,河南省高规格配备国土绿化领导班子,省级层面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任双主任的省绿化委员会。省辖市、省直管县建立了由党政一把手牵头的国土绿化推进机构,为国土绿化提速行动扎实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资金投入上,省、市、县三级财政均将国土绿化建设纳入政府预算,并将国土绿化造林、中幼林抚育、封山育林等生态建设项目资金重点向贫困县、贫困村倾斜,支持林业专业合作社、管护队直接参与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同时,各地积极探索,加大机制创新力度,通过政府流转、租赁土地、以奖代补、返租倒包、招标承包、规模经营等形式吸引造林大户、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等造林主体开展造林绿化。

今年以来,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在全省扎实推进、成效显著,绿满中原的底色正扮靓出彩河南。据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年已完成新造林433万亩,为年度造林计划任务286万亩的151.3%,比上个造林季造林面积增长20%左右。其中,生态廊道绿化134.5万亩,山区生态林98.67万亩,特色经济林22万亩,与上个造林季相比均有大幅度提升。

今后,河南厅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强化生态保护,擦亮中原更加出彩的靓丽底色。

  • 版权所有: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政府网站标识码:4100000028
  • 网站地图 备案号:豫ICP备15002648号-2 郑公备:41010002000049
  • 技术支持: 河南省地理信息院 大河网 技术支持电话:0371-68108608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