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泥库中长绿草 河南率先开展赤泥库生态修复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卢博豪 时间:2019-12-02 00:00 浏览人次

本报讯(记者 周强 特约记者 杜佳音)11月21日,记者从河南省地质环境勘查院获悉,该院承担的《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州分公司赤泥库生态修复试验科研项目》取得初步成果,赤泥库中7亩试验田植物生长良好,显示出较好的发展前景。

赤泥是一种生产氧化铝时产生的极细颗粒强碱性固体废物,每生产1吨氧化铝,大约产生赤泥0.8~1.5吨。我国是氧化铝生产大国,据统计,2016年全国氧化铝产量6090.5万吨,产生赤泥近7000万吨,大量的尾矿、赤泥采用筑坝方式堆存。全国共有赤泥尾矿库50余座,占地约4万亩。其中,河南省有赤泥尾矿库29座,仅中州铝厂就有7座。

大量的尾矿不能充分有效利用,占用了大量土地。尾矿浆的pH值一般在9~10之间,尾矿坝中的大量废液有渗透到附近土壤中的风险,进而污染地表及地下水源。同时,赤泥尾矿颗粒细,干燥后易形成扬沙,造成空气及环境污染。赤泥在长期露天堆存过程中,各种重金属污染物及碱将对堆存场地下水、地表水、周边土壤植被及堆场周边区域的生态功能造成严重破坏,影响堆存场地及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价值、经济价值及社会价值。

目前,国内大多数研究者都是从尾矿,赤泥减量化、资源化的角度出发研究其处置利用途径,如利用赤泥做建筑材料、生产化工产品、金属提炼等,而针对赤泥库、尾矿库生态修复的研究很少。因此,对赤泥库、尾矿库进行生态环境恢复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威胁,成为有效防控废弃物生态安全风险的迫切要求。

河南省地质环境勘查院针对赤泥和尾矿特点,率先对位于修武县的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州分公司赤泥库开展生态修复试验研究,将7亩赤泥库、尾矿库场地进行土壤改良,包括基质、肥力、尾矿pH、有机质等。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该院已成功筛选出14种耐性植物,总结出一套基质改良方法,形成了一套赤泥库尾矿复绿技术,并初步展现了生态修复效果。

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赤泥库生态修复后,可以有效恢复库区植被,抑制扬尘,减少水土流失,减小赤泥库对周边空气污染问题,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同时,降低修复成本,缩短养护周期,降低维护成本,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并可通过持续对赤泥进行土壤化改良,为未来土地高效利用奠定基础。

  • 版权所有: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政府网站标识码:4100000028
  • 网站地图 备案号:豫ICP备15002648号-2 郑公备:41010002000049
  • 技术支持: 河南省地理信息院 大河网 技术支持电话:0371-68108608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