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师下乡 绘出乡村新风貌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卢博豪 时间:2019-11-27 00:00 浏览人次

本报记者 刘立新 特约记者 左金安 张丽娜

“伏牛山下绿映红,水村山郭水墨风”,走进河南省洛阳市嵩县黄庄乡三合村,秀美风光映入眼帘。省内外著名美术院校写生基地的牌子挂满村头广场,深度贫困村的三合村在今年“十一”期间,接待写生团和游客超过2万人,收入超过300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明星村”,是什么让伏牛山下的小山村发生了巨变?日前,记者来到三合村一探究竟。

“九山半岭半分川”是嵩县地貌的真实写照,该县地处豫西伏牛山区,山地占县域面积的95%,全县深度贫困村54个,贫困人口2.4万户8.4万人,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三合村位于嵩县东部山区,村域面积12.7平方公里,下辖18个自然村,自然村分布零散、交通不便。黄庄乡三合村党委书记石胜军告诉记者:“原来的三合村是上学难、行路难、吃水难、就医难,一方水土基本养不活一方人”。“四个难”饱含了三合村人曾经的辛酸。

地处山区的三合村,风景秀丽,还有很多明清时期的古民居。但是,由于山高沟深、偏远闭塞,全村352户人家1/3都是贫困户。村党支书吴淞生介绍说,近年来,为改变贫困面貌,村里也想了不少办法,曾组织村民到信阳等地发展较好的乡村参观,想发展乡村旅游,但终因资金问题而搁浅。

旅游资源丰富的三合村抱着金饭碗讨饭吃。村里的返乡创业青年冯亚珂,让大家的观念发生了转变。冯亚珂是美术专业出身,常跟老师到各地写生。看到家乡秀丽的风景,他顿时产生了一个想法:山峦、河流、土房、老汉,家乡的一幕幕场景,不就是一个天然的写生素材库吗?“与旅游景区的精致相比,写生基地更加适合原生态,不需大量投资、过分雕琢。”冯亚珂敏锐地察觉乡村旅游与写生基地的不同。2016年,他毅然决定回到家乡,建起了村里第一座写生宾馆。

没想到,短短3个月时间,1500多人次到三合村写生。

村民们受到启发,纷纷建起农家宾馆。地方政府也受到启发,投入资金,出台政策,对村庄街道和房屋进行整修,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一时间,村民们都仿佛看到了致富的金钥匙,纷纷办起绘画基地、农家乐。村庄发展了,私搭乱建、风格杂乱无章让村党支书武凇生又犯了难。村庄未来在哪里?应该建成什么样?

今年7月,河南启动“乡村规划、千村试点”计划,选派1517名规划师下乡,为乡村振兴把脉问诊,编制好用、管用、实用的村庄规划,让乡村在振兴中保留乡土味道、重塑乡村风貌。嵩县自然资源局将三合村列为试点村庄之一,洛阳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师凌犀来到三合村,负责村庄规划。

凌犀说,来到这里后,吃住在村民家,与村民不断沟通,找到了村庄发展的短板,并对症下药制定了村庄规划,实施后效果明显。

村里很多民居老旧,外观风貌也不统一。按照豫西民居风格,规划师对村内所有的民居进行了统一规划,并修旧如旧,用旧砖、旧瓦、废石头、旧磨盘等进行了加固、提升和装饰。凌犀说,房屋整修后,乡土气息浓厚,真正实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开农家宾馆的村民实力不同,获取的信息也不对等,有的床位爆满,有的空置量大。针对这一产业发展瓶颈,规划师帮助村里成立了经营性公司,通过互联网平台建设,运用大数据统计、互联网预约等方式,引导村庄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如今,三合村家庭宾馆从一家增至40家,老井、旧宅、豆腐坊等景观逐步恢复,“手绘小镇”的美丽画卷徐徐铺开。黄庄乡党委副书记夏萌表示,写生大军给村庄带来可观的收入,三合村因此摘掉了贫困帽,村民从经济收入到精神风貌都发生了巨变,村民人人都是规划师,人人都是导游,靠劳动致富成为新风尚。

古街、老巷,花墙、黛瓦,青山、绿水。如今的嵩县黄庄乡三合村,仿佛一幅古朴幽静中国水墨画卷。村民李九春为来写生的年轻人做烧烤,顺利脱贫致富。张寿娃因病致贫,兼职作起了写生模特,在门前坐上半天,就能挣到上百块钱。张嵩原来靠养蜂勉强温饱,如今人流量大了,养蜂也扩大了规模,成为全省脱贫攻坚的先进典型,到全省巡回演讲自己的脱贫故事……

  • 版权所有: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政府网站标识码:4100000028
  • 网站地图 备案号:豫ICP备15002648号-2 郑公备:41010002000049
  • 技术支持: 河南省地理信息院 大河网 技术支持电话:0371-68108608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