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张龙飞本报通讯员杨相国高耀丽
纤云弄巧,晨光初照,秋风微动芳草,绿意浓浓身边绕。开窗见绿景,出门进游园,古都百姓的绿色梦想正在变成现实。
生态兴则文明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安阳始终坚持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并重,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从太行山绿化、通道绿化、平园林网等国家、省重点林业工程,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无不见证了古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铿锵脚步。
截至2018年年底,安阳市森林覆盖率33.12%,绿化覆盖率41.61%,人均公园绿地11.83平方米,各项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要求。一幅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生态画卷在豫北大地上徐徐展开。
立足绿色发展 定标为民“创森”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安阳市文峰大道中段,城市核心商业区,有一块33亩的“黄金宝地”。商人都说,“在这里,干啥都能赚钱。”
他们没想到,“金疙瘩”变成了“绿宝石”,建成了彰德游园。信步园中,奇石苍松夹道相迎,160多种绿植郁郁葱葱,林、廊、亭、道各具特色,市民或在林荫休闲漫步,或驻足花间留影,怡然自得,恰似繁华商业圈里的“桃花源”。
“没想到家门口能有个这么好的公园,我们这儿居民可享福喽。”每天到彰德游园喝茶赏花,已经成了61岁市民孙保平和几个老哥们儿的“日常”。
和孙保平一样,“绿色”幸福正在惠及每一个安阳百姓。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安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市生产总值由1949年的0.89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2393.2亿元。然而,高速发展也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安阳甚至面临“资源撑不住、环境容不下、发展保不了”困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安阳市围绕“一个重返、六个重大”目标任务,坚定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转型升级,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尤其是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2017年3月,安阳市政府正式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标准高、要求严、系统性强。”安阳市林业局局长宁红亮介绍,这其中不仅包含了森林总量、发展均衡等20多项硬性指标,还涉及全民生态意识、生态文化氛围、组织领导等10多项软性指标。可以说,森林城市既是展示一个城市对外形象的“绿名片”,也是检验一个城市生活品质高低的“风向标”。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规划是基础。安阳市特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院参与,编制《安阳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确定了“一核、一网、三区、百园、千村”总体布局,描绘了一张“森林古都,山水安阳”的蓝图。
蓝图绘就,关键在干。该市成立了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的“创森”指挥部,下发责任分解表,各级党政要员一线“参战”,周通报,月排队,围绕森林进城增绿、森林围城建屏障、生态廊道网络等九大工程,力推全民共植绿,共享“绿”幸福。
立足城乡同频 全面增量提质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两年来,安阳市实施创森重点项目274个,总规模37.23万亩,总投资106亿元。全市新增城市绿地2.08万亩,新建百亩以上公园17个,街心游园60个;新建城市防护林带6条、200公里,新增城郊森林3.3万亩;新建3个国家湿地公园,333个乡村游园,175个森林村庄、森林单位,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绿色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绵延起伏的小山上,五角枫、刺槐、银杏等彩叶乔木如霞似云,一湾碧水绕山而过……秋日的安阳市南万金渠畔,如诗如画。
南万金渠原本是一条仅有3米宽的城市排水渠、两边垃圾成山。安阳市引入“海绵城市”理念,采取黏土围边、分层碾压、覆盖新土的方式“改造”垃圾山,拓宽渠道至30米、治理水体污染,绿化28万平方米,不到一年,山绿水美、四季花开。
如今,走在安阳街头,如诗美景寻常得见。
市民夸赞:“推开家门进公园,站在窗前看美景,生活充满幸福感。”
乡村的游园同样精美。殷都区富家沟村村头游园有11亩,园中小路蜿蜒、绿草铺地,石亭、木廊点缀其间。
“白天村民在公园下棋、聊天,晚上唱唱歌、跳跳舞,没想到俺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城里人的生活。”村民欣喜地说。
立足城乡同频,农村居民也能享受到城市的品质生活。城市居民也可体验农村特有的绿色、惬意。更让人欣喜的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还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找到了一条林业富民的好路子。
汤阴县小河村人均耕地不到1亩,村民外出务工为生,小村近乎荒废。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小河村沿村道新种长500米、宽1.5米的竹林,去年又栽植金叶榆、紫叶李、樱花等200余亩,全村绿化面积超过90%。一位苏州客商被小河村环境吸引,与该村共同打造百亩花卉基地,村里有分红,还带动50多个村民就业。
小河村不是个例。庙荒村、止方村、部落村等一大批“森林乡村”变成了“景区”。“村内村外无垃圾、房前屋后见缝插绿。”绿起来、美起来的村子吸引越来越多游人目光,农家民宿、休闲采摘发展如火如荼,“不卖石头卖风景”“不当农民当导游”成了农村的新气象。
立足森林网城 构建绿色骨架
森林“进城”,公园“下乡”,城市与乡镇、农村之间的道路也不缺绿色。
今年5月份,随着国道341文峰区黎官屯段最后一列海棠栽植完毕,安阳市环城生态廊道“双环六廊”实现闭合,总长201.5公里、面积近3万亩的防护林筑起城市的“绿色屏障”。
“廊道是直观感受一个地方国土绿化成果的窗口。”宁红亮说,“每逢造林关键时期,林业人几乎每天守在一线。早晨上工,地里点名,中午就地野炊。”
安阳市有贯通性铁路3条,高速公路3条、国道6条及省道13条。结合实际,该市按照高速公路每侧不低于50米,国道每侧不低于30米,省道每侧不低于10米的绿化标准,实施通道绿化工程2114.32公顷,道路林木绿化率达到83.18%。同时,在洹河、汤河、卫河、漳河、淇河五大水系及其上游、库区周边新绿化水系85.2公里,水岸林木绿化率达96.08%。
时下,京港澳高速安阳北出入口两侧的金叶榆已有一人多高,小孩手臂粗细,排列整齐。从空中俯瞰,仿佛给高速公路镶上了金边。
北关区廊道绿化项目工程师赵世英介绍,这里原来是50多亩的“垃圾山”,他们动用10台挖掘机轮番作业,清理垃圾5万余立方米,运来“好土”覆盖,打井取水栽种金叶榆7000多棵,硬生生让垃圾山变成了“小金山”。
今年,安阳市还重点实施了廊道绿化提质工程,以主要交通干线和水系为骨架,通过新建和提升,在廊道的重要节点建设片状森林或森林公园,打造“一年四季景不同”的景观走廊。
打开安阳市地图,将这些廊道一一描绘,你会发现,一张庞大的绿“网”构建安阳人与森林和谐共生的绿色空间。
绿色空间里,城市绿道自成风景。
崭新的沥青路面,宽60米,双向八车道,道路中间是3米多宽的草坪+灌木隔离带,人行道外侧则是宽10多米的乔木……安阳市东西交通大动脉——人民大道,两年间完成了“蝶变”。
两年前,这条路还不到30米宽,路面坑洼不平,绿化落后,十分“土”。重塑道路形象,提升品位,早已成为安阳市民的殷殷期盼。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安阳市统筹推进“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百城建设提质工作,先修补后修复、由点到面,对城市道路进行升级改造。施工紧张,过程艰辛。3个月后,围栏挡板拆除,人民大道“颜值爆表”,赞誉声随之而起。
立足生态福祉 建设公园体系
谈起这两年的变化,“绿色”是外地人眼中的惊艳,更是安阳人口中的骄傲。然而,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如何构建满足人们日常休闲需要的公园体系,成了安阳面临的新课题。
“我们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过程中找到了答案。”宁红亮说,城市公园各归其位,高标准打造城郊公园,大力发展乡村公园,城乡一体、精心谋划、合理布局,让人们在高压生活状态下能够“偷得浮生半日闲”。
每天傍晚,安阳市东部的CBD公园里都是游人如织。158亩的“蝶映湖”畔,市民散步、健身,尽享悠闲“慢生活”。住在公园附近的居民说:“每天都来走走看看,站在湖边,什么烦心事都烟消云散了。”大老远跑来玩的市民说:“公园为钢筋水泥的城市增添了灵气,来放松放松,愉悦身心。”
距离CBD公园仅32公里,汤河国家湿地公园早已是远近闻名的旅游目的地。园中鲜花满山、草长莺飞、水天一色。滩涂上、芦苇丛中,天鹅、白鹭悠闲惬意地戏水,不少人拿出相机拍照,定格美丽的瞬间。几位鹤壁游客夸赞:“‘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诗画情景走进现实。”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进程中,安阳市着力打造北太行自然人文、南太行休闲度假、浅山丘陵娱乐采摘、都市休闲生态、东部枣乡风情五大公园群。其中,中华古板栗园、太行山运动公园已经是热门“打卡地”,吸引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数量在增加,公园布局也日趋合理。城市四方各有大公园“坐镇”,其余适地适树、拆违见绿、拆迁透绿、宜园则园,大大小小的公园看似星罗棋布,实则多有考究,最大限度让市民就近能有休闲运动的好去处。
“大地植绿”和“心中播绿”同等重要。两年来,安阳市共组织万人集中植树活动4次,新建义务植树基地86个,参加义务植树人数402万人次,植树1661万余株。同时,该市还通过红枣文化节、柏尖山红叶文化节、环汤河湿地公园自行车赛等文化节事活动,引导群众走进森林、享受森林、共建森林,让植绿、兴绿、护绿深入人心。
今年,“通‘绿廊’、筑‘绿心’、密‘绿园’”的“绿色”行动再次写入安阳市政府工作报告。一张蓝图绘到底,“森林古都、山水安阳”让人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