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戈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秦川)62年时间,不过是古老的淇河奔涌中的短暂一瞬,但在鹤壁发展史上,却记录了全市上下砥砺奋进推动高质量发展,城市由小变大、实力由弱变强、百姓由穷变富的历史性转变。
因煤而生的鹤壁,也曾为煤所困。“灰蒙蒙、黑乎乎、脏兮兮”,一度是该市的“主色调”。进入新时代,鹤壁以构建现代化生态体系为目标,重点建设绿色城市、低碳城市、循环城市、海绵城市、节约城市,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32.6%、35.9%、42%,淇河水质连年居全省60条城市河流首位,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的鹤壁,山水交融、蓝绿交织,碧空如洗、淇水如玉,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环境优势已成为城市发展重要的生态名片。从外地回鹤的游子们感慨:“如今的家乡风景美如画,昔日‘煤城’已变成一座‘绿城’!”
作为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鹤壁“颜值”的提升与改善,得益于该市围绕高质量发展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建市之初,鹤壁底子薄、基础差,生产总值只有0.51亿元、人均仅84元。
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达861.9亿元、是建市之初的1690倍,人均达53063元、是建市之初的632倍,发展速度之快、势头之好令人瞩目。
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鹤壁围绕省委“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工作部署,立足面积较小、人口较少、自然禀赋良好、区位优势突出、城市名片众多的市情,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全力创建党的建设高质量试点市和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以改革的精神、开放的思维、创新的理念,迈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产业加速转型。2018年,鹤壁煤炭产业占工业比重降至10.6%,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39.6%,产业格局由“一煤独大”转向汽车电子电器与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与新材料、绿色食品、镁精深加工等“多业并举”。因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成效明显,鹤壁去年受到国务院激励表彰。
城乡协调发展。作为全国首家国土空间优化发展实验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市,鹤壁高标准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全市城镇化率超过60%、稳居全省第3位,农业农村现代化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一,同时,该市也是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最小的城市之一。
民生持续改善。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鹤壁的贫困村由103个降至12个,贫困发生率由5.1%下降到0.99%。2018年,该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093元,居全省第5位,老百姓的钱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全面小康指日可待。
作为大运河的重要节点连南通北,古时的鹤壁走出过儒商鼻祖端木子贡,一度呈现“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的繁荣景象。新时代的鹤壁,正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昂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