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人与一座山
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 时间:2019-07-31 00:00 浏览人次

□本报记者陈慧曾鸣

2018年5月21日,本报在一版推出长篇通讯《青山不老》,在省内外引发强烈反响。如今,“敢干、苦干、实干、巧干”的黄柏山精神,正感染和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近日,记者再次回访黄柏山,在这里偶遇一位与林场结有半世情缘的老林业专家,和他一起追寻黄柏山林场嬗变的生态密码,感悟黄柏山精神的深刻内涵。

清晨6点出发,到达黄柏山林场界巴冲资源管护站,跑前跑后指导技术人员做树干解析,等回到山下住处时已是满天星辰。

从7月23日来到林场,80岁的赵体顺老人已在这里待了一周时间,回郑州的日子还是未知数。他曾担任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总工程师,后被聘为省政府参事,被誉为河南林业的领军人物。

他是高兴的,能在耄耋之年,来到河南最南端,与那山那水那人再一次亲密接触。

他又是沮丧的,很可能,他再也爬不上那块念兹在兹的黄山松人工林抚育间伐试验基地。

到达海拔900多米的样地,须先经过一片杉木林。山路很陡,为了不破坏样地的原生环境,当年,是赵体顺坚持不修石阶,仅用木棍、木头支着,让人能够垫脚。

林场的老场长陈世煌和他同岁,两人到的第二天就想上山,奈何刚下过雨,本就潮湿的小路对他们两位来说,太过危险。几经劝阻,二人方打消了这个念头。

从1978年设置样地起,他曾无数次来到这里,却没想到有一天会爬不上来,更没想到,这个试验能坚持40年。

“远看一片林,近看一把针。”上世纪70年代初,还是河南农学院(现河南农业大学)老师的赵体顺第一次来到黄柏山,漫山遍野的森林就是如此状况。“林子密不透风,活树冠不到全树冠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林木生长几乎停止,风一吹或稍有震动,枯死的枝、叶就会像下雨一样纷纷掉落,急需抚育间伐。”

赵体顺回忆,那时,场里唯一的技术员张培从也很苦恼,他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工人们不答应。经历近20年艰苦造林,工人们早把林木看成自己的孩子一样。“修一个枝好像割他孩子的肉,砍一棵树就像要孩子的命一样!一句话,谁都不准动林子。”赵体顺说,不能埋怨工人们,因为他们太爱这片林子了,要用事实说服他们。

于是,他提出搞小面积试验——建立9.9亩的杉木人工林抚育间伐试验观测研究标准地。两三年后,经过抚育间伐的林子恢复生长,一派生机。活生生的事实使林场领导和工人消除了顾虑,科学经营的理念逐渐植入林场人的基因。

1974年,赵体顺组织20个学生对黄柏山林场进行了第一次调查,摸清了森林资源家底,编制了森林经营方案,对黄山松的研究随之展开。“当时林场的黄山松有5万亩,是主打树种。”赵体顺说,在30亩的黄山松试验基地,他们设置了强、中、弱三种抚育间伐强度和对照不间伐的4块样地,通过每年不间断地监测记录,掌握其胸径、树高等资料。

“坚持观测40年实在难能可贵,林场虽然偏居一隅,但林场人的头脑从不封闭,始终坚持科学经营。”赵体顺感慨万分,他说,作为一位老林业工作者,自己对林场的历任领导、技术人员和工人们发自内心地感谢和敬佩。

林场场长纪道宝说,每年的监测资料装入一个档案袋,这么多年,这些档案袋始终没放进仓库,生产科在哪儿,档案袋就存在哪儿。

40年过去,这片上世纪60年代栽植的黄山松林,经历5次抚育间伐,进入成熟龄,有的已显老态。

朱时松走了,他是负责监测这片黄山松生长的第一个技术人员,曾带领一家三口住在附近的护林点,一直护佑着这片林子。

张培从走了,这位林场的“活地图”“活字典”,和赵体顺等人一起,对黄山松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不断应用到林场大规模生产经营中。

林相,通俗地说,就是“森林的外形”。林相优良,说明森林健康、林木生长旺盛,黄柏山林场有全省公认最好的“林相”,其18万亩森林,活立木总蓄积达92万立方米。

早在2012年,黄柏山就获评全国首批十佳林场。如今,林场人工林经营水平在全省首屈一指,黄山松教科书式的抚育间伐研究成果,在全省推广应用。2016年,这片试验基地荣膺“全国森林经营样板基地”。赵体顺也被林场视为森林经营的领路人、大功臣。

虽然到不了样地,但他每天都守在附近的管护站,通过现场技术人员拍的视频、图片时时关注。“老朋友一个个离去,这项科研成果究竟如何,尚在的人要给他们一个交代。”土壤样本采集,胸径、树高的测量,他对每一个数据表格都一丝不苟。老人的儿子赵晓东子承父业,接过老人手中的接力棒,来到黄柏山,参与到黄山松的研究当中。

绿了青山白了头,献了青春献子孙,赵体顺老人和黄柏山林业人一样,因黄柏山而成绩斐然,黄柏山因为他们始终生机勃勃。

  • 版权所有: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政府网站标识码:4100000028
  • 网站地图 备案号:豫ICP备15002648号-2 郑公备:41010002000049
  • 技术支持: 河南省地理信息院 大河网 技术支持电话:0371-68108608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