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权黄河故道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持续提升 珍稀鸟类、野生植物种群数量逐年增加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 时间:2019-05-22 00:00 浏览人次

本报讯 “几千只燕子飞来飞去,非常热闹,场面特别壮观。”近日,在河南省民权县黄河故道南侧大沙河畔,提起崖沙燕在此凿洞安家的场景,市民陈先生指着沙崖上密密麻麻的洞穴兴奋地说。

“崖沙燕连续3年在此栖息安家,说明此地的生态环境条件达到了它们对栖息繁衍的要求。”民权县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介绍,崖沙燕名列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它们对栖息繁衍的生态条件要求非常高,通常只有水质清澈、水草丰美的河流或湖泊岸边才能吸引它们安家。

近年来,素有绿洲之称的民权县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着力加强黄河故道生态走廊建设,倾心打造生态宜居之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引得众鸟在此栖息停驻、巢筑安家、繁衍生息。

“湿地保护区现有鸟类15目46科149种,其中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和濒危鸟类27种,如东方白鹳、大天鹅、小天鹅、白琵鹭、震旦鸦雀等,保护区内鸟类种类和群体数量每年都有明显增加。前年,我们还在保护区监测到143只青头潜鸭,其数量位居全国第3位。”民权局技术人员介绍,青头潜鸭为世界极危物种,全球发现的数量不足1000只。2017年,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保护区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授予“中华青头潜鸭保护地”称号,成为青头潜鸭的一个重要繁殖生活栖息地。

据民权局负责人朱昆郎介绍,目前保护区建设人工鸟岛6座、观鸟台1座,安装了监控、监测设备,对鸟类的栖息环境进行全程监测监控,力争为在保护区内繁殖安家和迁徙停歇的鸟类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为加强湿地保护,民权县专门为黄河故道国家湿地保护区建设了湿地监测中心,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湿、生态搬迁等工程,增加湿地面积320余亩。为杜绝饲料养鱼对湿地保护区水质的污染,该县还对保护区内的围堰养殖鱼塘进行了综合治理,恢复湿地面积2万余亩。同时,为打造湿地保护区健康的生态系统,该县采取“岸上植物—近水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的种植模式,调整水体中的植物类型与结构,加大湿地原生态植被恢复,先后人工栽植了芦苇、香蒲、荷花等水生植物,水生植物面积增加了4000余亩。

在民权县黄河故道国家湿地保护区,野生植物的数量也在增加,如号称“水中人参”的野生植物芡实的生长面积达到1万余平方米。此外,在保护区内还新发现湿地植物野菱和中华水韭两个品种。其中,野菱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中华水韭更是植物界的“大熊猫”,属极度濒危的孑遗植物,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段根华)

  • 版权所有: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政府网站标识码:4100000028
  • 网站地图 备案号:豫ICP备15002648号-2 郑公备:41010002000049
  • 技术支持: 河南省地理信息院 大河网 技术支持电话:0371-68108608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