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石龙区:“煤海之乡”的绿色蝶变
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 时间:2019-05-20 00:00 浏览人次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李修乐  本报通讯员  闫增旗  马鹏飞

一片片平整的土地上,一棵棵翠绿的西瓜苗迎风摇曳,一株株嫩绿的花生长势正旺,一簇簇嫩黄的芝麻破土而出……田地周边的道路两旁,一排排挺直的大叶女贞像卫兵一样矗立着……这是5月15日,记者在河南威纳利实业有限公司平顶山市石龙区石料厂见到的场景。

“去年,这里还是一片采石后留下的废墟,我们企业进驻后,按照区里提出的‘边生产、边治理’要求,编制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目前已投资120多万元,复垦土地100多亩,并进行了植绿复绿,整治效果已初步显现。”该企业负责人说。

近年来,曾被称为“煤海之乡”的石龙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通过政策机制和社会辅助等措施,重点完成矿区生态恢复、森林抚育、补植补造和厂区绿化等工程,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开展矿区生态恢复治理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工作,有效减少了地质灾害威胁,改善了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据统计,2016年至2018年,全区已完成土地综合整治面积3500多亩,其中验收入库2500多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3.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每年持续在210天以上。该区先后获得“省级林业生态区”“省级卫生先进区”等荣誉称号。

石龙区“因煤而建、因煤而兴”,是平顶山和河南主要煤炭开采地和输出地。数据显示,全区煤炭资源探明可采储量达3.5亿吨。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石龙区通过原煤开采、加工,创造了上千亿元的经济价值,上缴利税400亿元,为国家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

然而,长期的煤炭和非煤资源开采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采空区和地面塌陷区。据统计,在全区6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塌陷区面积达36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59%。此外,小煤矿全部关停后,大量的矿山废弃地上,煤矸石裸露,风一吹,粉煤灰四起,“头顶灰锅盖(空气差)、身缠黑腰带(水脏)”成了对过去石龙区环境的形象描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石龙区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编制完成了生态区建设规划和工矿废弃地综合治理方案,强力实施了青草岭地裂缝地质灾害搬迁避让(一期)工程,对山高和张庄社区600户群众进行了搬迁安置。

5月15日,刚刚乔迁新居的山高社区居民高杰世望着宽敞明亮的新楼房,高兴得合不拢嘴。据他回忆,几年前,地质资源的破坏、地面沉降,造成房屋裂缝。另外,由于地表植被和地下水被破坏,村庄水井干枯,许多村民不得不跑老远去拉水吃。“现在好了,住进了楼房,用上了自来水,环境也干净了,我做梦都能笑出声来!”他高兴地说。

近年来,该区以塌陷区搬迁安置为契机,实施搬迁安置项目3个,累计安置2100多户6300多人。随着计划总投资36亿元的4个棚改项目的不断实施,9个农村社区6800多户群众可全部实现集中安置。

石龙区还在赵岭、贾岭、军营和刘庄4个试点农村社区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全面展开村庄拆旧复垦。2018年共启动拆旧复垦点16个,拆除危房7490间,拆旧复垦通过市局验收的有2500余亩,产生土地指标价值约2.5亿元,可直接增加村民土地耕种收入200余万元。

同时,该区强力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工作。在楝树店村近百亩的工矿废弃地上,密密麻麻地种满了梨树、樱桃树和女贞、国槐等苗木,煞是喜人。“没有整治之前,俺村人可遭老罪了,不光眼看着大片大片的土地种不成,还得饱受粉尘污染的苦头,院里连件衣服都不敢晒,不然,一刮风,白衣服就染成了黑衣服。”说起过去,村支部书记姬洪涛直摇头。“现在好了,一整治,环境好了,村民也有经济收入了。”

而在宋坪社区,工矿废弃地上治理工程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一层层刚刚覆上黄土的土地错落有致,就像一阶阶漂亮的梯田。“以前这里有20多个小煤矿,到处都是黑乎乎的。现在土地‘黑衣裳’变成‘黄衣裳’,今年秋季就能种庄稼了。”宋坪社区党支部书记宋钦高兴地说。

据统计,三年来,石龙区工矿废弃地267.91公顷,截至2018年年底,已累计复垦76.92公顷(1153.8亩),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亿元。“工矿废弃地综合整治,不但使昔日无序开采遗留的‘伤疤’正慢慢恢复为良田沃土,而且置换出了大量的建设用地,使东鑫焦化、沪江陶瓷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落地,为全区经济发展备足了后劲。”石龙区国土资源局局长李保民说。

露天矿山环境综合整治,对矿区植绿、复绿,也是石龙区土地整治中的重要一环。2018年以来,该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露天矿山专项检查活动,并结合采矿权人信息公示实地核实工作,对持有合法采矿许可证的3家露天矿山企业逐矿进行了实地检查,督促指导企业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基金。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是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经济体。但是从社会发展的大局看,企业的目标不能只追求利益最大化,必须以负责任的态度将自身对环境的负外部性降到最低水平,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生态企业。在露天矿山环境整治中,我们购置了洒水车、雾炮,生产过程中不间断进行除尘防尘,并拿出生态修复专项资金300万元,计复垦土地300亩,全部免费交给周边群众耕种。这也是我们企业回馈社会的行动之一。”河南威纳利实业有限公司平顶山市石龙区石料厂负责人说。

石龙区还自行筹措资金,开展地质环境综合整治行动。5月15日,在位于石龙区军营村附近的大浪河军营沟旁边,清澈的流水、茂盛的芦苇和三三两两的游鱼,让居住在这里几十年的村民李宏章高兴不已,“过去,这是一条臭水沟,一到夏天,臭味传出老远,晚上睡觉窗户都不敢开。”去年,该区投资90多万元,对军营沟进行清淤、拓宽,并建起了污水沉淀池,栽植了绿化植物。环境好了,连飞走多年的白鹭都又重新飞了回来。

去年以来,石龙区还实施了石龙河综合整治、207国道两侧石龙区段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宝石快速通道南顾庄至捞饭店段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等,有效消除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对地表水体和地表环境的影响,对附近居民及矿山生产生活的威胁,改善生态环境。目前,该区还申报了铭德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该项目已列入省国土资源厅项目库。

此外,该区积极推行林权制度改革,采用社会公开招标的造林模式和发动群众开展义务植树、政府以“以奖代补”相结合的模式,进行高标准造林,使全区荒山绿化率达到92.2%,通道绿化率达到98.1%,辖区生态效应逐步显现。东部的花果山沿线、中部的红石山沿线和中西部石龙河沿线的石龙山都已完成植绿补绿、生态修复,它们与已完成绿化的西部青石山、沙石岭和南部的狼洞沟及北部的凤凰山相连接,点线相连后,绿色生态林与发展生态林犹如项链把石龙区的生态建设串联在一起。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作为全国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5个试点城市之一,石龙区将坚持走‘工业化、城市化、生态化’转型发展道路,通过土地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提升民生福祉,改善城乡面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石龙区委书记王玉娟说。

如今,站在郁郁葱葱的花果山最高峰眺望城区,整个石龙区掩映在一片绿色之中,一派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景象。从“乌龙”(煤炭开采)到“黄龙”(土地复垦)再到“青龙”(国土绿化),如今的石龙区正在绿色转型发展的道路上一路高歌前行。

  • 版权所有: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政府网站标识码:4100000028
  • 网站地图 备案号:豫ICP备15002648号-2 郑公备:41010002000049
  • 技术支持: 河南省地理信息院 大河网 技术支持电话:0371-68108608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