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良田丰粮仓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 时间:2019-05-20 00:00 浏览人次

本报记者 刘立新 通讯员 张中强 赵高伟

近日,记者来到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只见蔚蓝天空下的麦浪随风起伏,沉甸甸的麦穗迎风摇曳,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许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安区分局立足打造许昌市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严格履行监管责任,完善土地执法监察体制,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全面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目前,该区拥有高效节水灌溉良田23万亩。

强化土地执法监管

建安区以强化土地执法监管为抓手,全面落实基本农田执法监察制度,始终保持打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的高压态势。

建安区畅通举报渠道,加大监督力度,及时收集土地协管员和群众举报的土地违法违规线索,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确保将土地违法行为“发现在初始,消灭在萌芽”。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监管技术和能力,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立体监控网络,重点对省道、区级公路沿线和城市规划区进行实时监控,发现违法行为及时上报,及时立案查处。完善体制机制,实行联合执法,建立由监察委、法院、公安、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合办案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强化任务落实,凝聚执法合力,实现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精准打击。

此外,主动做好日常入村入户宣传,全力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环境。对群众反映较大、影响恶劣的案件,主动借助新闻媒体予以公开曝光,起到打击一方、震慑一片的效果。

据了解,2018年以来,建安区立案查处违法违规占地112宗,移送法院42宗、公安1宗、检察院2宗,收缴罚款2100万元。

深挖后备耕地资源潜力

建安区地处平原,土地后备资源相对匮乏,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任务繁重。为此,该区在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同时,全力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深挖后备资源潜力。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自然资源、农业、财政、林业、水利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业务精、能力强、素质高的技术骨干,具体负责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组织、协调、实施和监督管理。其次,做好规划调研,根据全区地理、地类等自然条件和土地利用现状,制定详细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中长期和年度建设规划;按照项目规划和建设规模,及时完善资料,积极申请国家、省、市级开发整理项目,最大限度提高耕地数量和质量。再其次,强化项目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工程招投标、资金管理、工程质量监督等系列制度,确保公开、公平、公正;择优选择有资质、重信誉、守信用的项目施工单位和监理公司,项目资金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打造“阳光账户”,为打造高标准“示范工程”奠定坚实基础。最后,严把项目质量,定期召开施工进展情况工作会,听取各标段施工情况汇报;通过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对项目实施全流程、全覆盖监管,严把工程质量关。

项目实施以来,建安区确定可整理土地6095亩,整理出新增耕地4153亩并通过省自然资源厅验收,既实现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又确保了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

牢牢守住耕地红线

建安区从健全完善制度、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落实奖惩措施入手,全面加强耕地保护,牢牢守住耕地红线。

进一步完善制度,建立严格控制和审查、审核各类建设占用耕地制度,严格执行和落实建设占用耕地“先补后占”“占一补一”审核制度;对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实施网上挂钩,在自然资源部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中网上核减占补平衡指标,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土地复垦共同责任机制,自我加压,内涵挖潜,2015年~2017年,连续印发土地整理暂行办法,明确责任目标,坚持层层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强化政府主要领导耕地保护第一责任人职责,严格考核,严肃问责;将耕地和基本农田长效管理工作纳入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坚持每一季度对辖区各乡镇办耕地保护情况进行评比通报,严格落实奖惩,激励先进,鞭策落后。

据介绍,2018年,建安区耕地保护任务为106.73万亩,年末实有耕地107.78万亩,耕地保有量连续15年未突破红线。

  • 版权所有: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政府网站标识码:4100000028
  • 网站地图 备案号:豫ICP备15002648号-2 郑公备:41010002000049
  • 技术支持: 河南省地理信息院 大河网 技术支持电话:0371-68108608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