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 精准扶贫行”联合采访团,走进上蔡县南大吴社区、固始县红花村和罗山县 深入采访系列报道
来源:机关党委 作者: 时间:2018-10-19 00:00 浏览人次

“记者走基层 精准扶贫行”联合采访团,走进上蔡县南大吴社区、固始县红花村和罗山县 深入采访系列报道

 

致富路通天桥梦圆 

 

 

10月13日上午,秋风正爽。站在罗山县朱堂乡天桥村村部门前的荷花文化广场上,记者耳听着动人的天桥传说,眼看着一旁洗脂河整治如火如荼。依托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投资的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及避让搬迁项目,朱堂乡天桥村将神话的美好逐渐变成现实,小小乡村将化身吸引各方游客的“人间仙境”。

 

洗脂河,从传说流入现实

 

洗脂河治理工程正在进行

 

朱堂乡天桥村位于罗山县南部大别山腹地著名的灵山风景名胜区北麓,老寨山、灵山、白云寺山三山环绕,贯穿全境的洗脂河流淌着美丽的传说——因七仙女常在河谷中浴水嬉戏,洗下的胭脂粉汇入溪流中,时日久远,水渐渐有了淡淡的脂粉香,人们便叫该河“洗脂河”。

“这……就是洗脂河?”眼前的河道里河床裸露,水尚未盈满,砂石工具陈列一旁,正有工人在河道内埋头施工。和神话给予的美好想象截然不同,不禁让人生惑。

洗脂河承载着天桥村瑰丽的传说,却也是天桥村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现实难题。

天桥村所在的地理位置山势陡峭,雨水充沛,地质灾害易发。2007年由于山体滑坡,造成河道堵塞,沿山而居的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承接之前的整治成果,2016年,对口帮扶罗山的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创新思路,把脱贫攻坚易地搬迁、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选取朱堂乡天桥村宋湾组作为建设试点,批准了天桥村易地扶贫搬迁和地质灾害搬迁避让综合治理项目。

目前,一期项目中河岸护坡、河道疏通、桥梁新建、拦河坝建设、排水沟、道路新建等系列工程已完成。天桥村的基础设施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基础保障能力得到增强,旅游区接纳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提升,旅游主干道、沿河旅游道等交通基础已近完善,高标准的荷花文化广场、游客服务中心、主题村部已经完工。记者所见到的洗脂河施工属于项目的二期建设工程。

接下来,天桥村将对洗脂河进行拓宽清淤、筑坝蓄水等一系列河道景观建设。修建完成的洗脂河一方面可以拦防水灾,另一方面也会成为天桥村一道独特的景观。碧水贯天桥,在不远的未来,洗脂河承载的美好意象将从神话流入现实。

 

致富路,从天桥通向四方

 

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点已经选定位置

 

河道通了,道路也通了,天桥村的致富之路也随之逐渐畅通。

“依托省国土资源厅投资的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及避让搬迁项目,今年我们拓宽了这条致富路,天桥村丰富的旅游资源将能展示在更多人的面前。”走在洗脂河旁宽阔整洁的主路上,朱堂乡乡长涂鹏向记者介绍。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在天桥村,四季茶景尤为吸引人。春天茶香满园,山花灿烂;夏天百鸟争鸣,空气凉爽;秋天野果满山,层林尽染;冬天众木落叶,茶园突显,松杉茶相映成趣。

老寨山常年云雾笼罩,昼夜温差大,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使老寨山茶朝夕汲纳雾露之滋润,独吮奇花异草之芳香,加上精湛的传统手工制作工艺,成为供不应求的生态名茶。“天桥村一万亩山地,茶场就有四五千亩。”天桥村党支部书记汪景海告诉记者。

然而,由于地处偏远,天桥村仅有一条3.5米宽的砂石路通向外面的世界,交通不便。据介绍,以往山上村民下山采购物资,早晨下山,回来已是晚上。居民生活不便,优美的风景也“藏在深山人不识”。

2017年底,长5公里、宽7米的水泥路建成通车,圆了天桥人多年的梦想,也加快了天桥人脱贫致富的脚步。“清明到谷雨之间采摘新茶时,最多两三百人一起采茶,顾客提前预定鲜叶,来到这里在炒锅旁等着我们把鲜叶炒好!”罗山县老寨山生态茶叶有限公司负责生产管理的李成勇描绘了农忙时的茶园盛况。

大路一通,未来前往天桥村观光旅游的游客进得来,天桥村老寨茶等特色产业也能走出去,致富之路就此从天桥广通四方。

“路通了,来买茶叶的人多了。今年的茶叶比以前每斤要贵200元。”涂鹏告诉记者。

 

天桥梦,将乡村化为“仙境”

 

三山环绕的天桥村

 

“天桥村”的得名也来自于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王母娘娘来到此地,只见青山氤氲,云波缭绕,甚是喜爱,即命山神移山到此,修建通天桥,直通南天门,天宫众仙走通天桥来此游玩。

而从神话走到现实,天桥之梦犹在。不过,筑梦人变成了勤劳的天桥村民,以及心系天桥、扎实做事的乡、县各级干部和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的上下领导。

今年7月,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杨士海来到天桥村,实地查看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情况及工程进度,明确要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与脱贫攻坚紧密相连,科学规划,统筹推进,严格落实防灾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使环境达到稳定、生态得到恢复、景观得到美化,建设安全、宜居的乡村环境,助推乡村振兴。

天桥村易地扶贫搬迁和地质灾害搬迁避让综合治理项目计划投资3500万元,安置搬迁避让人口139户、542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124户、405人。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700多万元。

 “我们要把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作为天桥村荷仙谷风景区的一道风景线,在做好群众安置工作的同时,以天桥村搬迁安置点为中心,打通与灵山风景区的连接道路,全力打造一个山上有茶山下有花、春有油菜夏有荷、宜居宜业的生态旅游特色小镇,成为景区游客的重要承接地,以旅游为龙头,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涂鹏向记者描述着天桥村的未来,也发出了邀请:“明年春天再来天桥,这里将不仅是一个绿的世界,更是一个花的海洋。”天桥梦圆,昔日远村将成为“人间仙境”。

 

 

 

农家小院笑声朗

 

 

“要不是党的扶贫政策好,早就没有我了。哈哈哈哈……”10月12日上午,在固始县陈淋子镇红花村村民李西同家,女主人朱永兰见到记者,就打开话匣子,说话间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农家小院,完全不像个患有尿毒症的病人。

今年53岁的李西同原本有个幸福的小家。年轻时带着妻子、女儿在外打工,依靠勤劳的双手,生活得还算不错。但天有不测风云,10年前,妻子朱永兰被检查出患了尿毒症。高昂的医疗费花光了多年的积蓄,压得夫妻俩喘不过气来,无奈之下回到了老家。由于久在外打工,家中的土坯房倒塌无法居住,只好寄住在叔叔的两间简易房里。为了给妻子治病,李西同四处借钱,一周两次的透析让小家庭难以为继,“盖新房那是想也不敢想的事”。

 “当时就感觉没希望了,家里把我的棺材都准备好了。真没想到我又活了10年。哈哈哈哈……”朱永兰指着小院一侧简易棚里的棺材,对记者说。

党的扶贫政策像春风一样吹进了这个农家小院,温暖着这对行将枯萎的心。根据扶贫政策,李家成为建档立卡低保贫困户。

在对口帮扶工作中,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要求厅机关和直属单位党支部精准帮扶到户到人,帮扶人要到贫困户家中实地了解情况,分析致贫原因,找出脱贫致富的办法。河南省电子政务中心负责对口帮扶李西同一家,副主任张东成为直接帮扶人。

李家有4亩林地、3亩耕地,除种植有粮食作物外,还种有茶树。但因家中有病人,无法外出销售,每年茶叶销路不畅。了解到这种情况,电子政务中心承诺每年帮李家销售一部分茶叶,解决茶叶销售难问题。过去两年,就帮助其销售茶叶13000多元,有效增加了其家庭收入。

如今的李家,享受着各项帮扶政策,朱永兰每周要去县医院作两次透析治疗,但医疗费全免。家里的耕地流转出去一年收入1500元,茶叶销售每年收入近2万元。她的身体好了,能够自理了,李西同在农闲时间,每年能外出务工4个月,每月收入大约3000元。记者采访时,李西同已去天津打工一个月了。

“今年,政府给俺家补贴了6万元进行易地搬迁,俺自己又拿了5万,盖起了这座新房子。五月初十搬到了新家,日子越来越好了。哈哈哈哈……”站在干净整洁的新房前,朱永兰脸上满是幸福的笑。正屋门口,“乔迁志喜”四个字依然透着喜庆的味道;小院门前,两棵桂花树依旧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同李西同家一样,河南省国土资源厅19个机关处室和厅属单位在红花村对口帮扶贫困户148户480人。三年来,省厅持续加大对红花村的帮扶力度,在资金、项目、政策上给予大力关照,先后为该村投入项目资金1700余万元。厅领导坚持每月轮流到村开展扶贫工作两天,走访慰问贫困户,和村“两委”共同商议脱贫摘帽、致富增收的途径,谋划红花村脱贫致富路子。对口帮扶责任人每季度入户走访两次以上,了解帮扶对象的所需所想,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省厅先后派出两批得力党员干部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7年底,红花村有72户296人实现脱贫,退出了贫困户的行列。

“到今年年底,红花村要再脱贫58户158人,完成脱贫摘帽的目标任务。”省国土资源厅驻红花村第一书记王俊超充满了信心。

 

  • 版权所有: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政府网站标识码:4100000028
  • 网站地图 备案号:豫ICP备15002648号-2 郑公备:41010002000049
  • 技术支持: 河南省地理信息院 大河网 技术支持电话:0371-68108608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