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河南省煤田地质局总工程师耿建国——科技创新为煤田地质经济腾飞插上双翼
来源:河南省国土资源厅 作者: 时间:2016-04-05 00:00 浏览人次

    “十二五”期间,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科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科技服务职能不断拓展,科技装备水平不断提升,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局上下日益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科技创新工作呈现了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为煤田地质经济腾飞插上了双翼。

    作为分管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科技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该局总工程师耿建国对“十二五”期间该局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长足发展深有体会。日前,记者专访了耿建国总工程师。

    记者:耿总,您好!“十二五”期间,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的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请您具体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好吗?

    耿建国:好的。“十二五”期间,我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坚持“一业为主、关联多元”的发展道路,实施“科技兴局”和“人才强局”战略,加速科技创新和科学技术研究,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地质勘查水平进一步提高,为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可以用几个“新”来概括:基础地质研究取得了新成绩,地质找矿工作获得了新突破,科技服务工作实现了新进展,科技创新实力再上新台阶,产学研合作呈现出新气象,知识产权工作攻占新高地。

    记者:基础地质研究是地质工作的基础。过去5年,在基础地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新成绩呢?

    耿建国:我局在基础地质研究方面,一是对河南省煤炭、煤层气资源潜力进行了新一轮研究评价,开展了河南省煤层气可采性评价与勘查开发技术研究、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和煤炭利用方面的研究等。我们完成的《河南省煤炭、煤层气资源潜力评价》预测煤炭资源储量710亿吨,煤层气资源量1万多亿立方米,为河南省煤炭地质基础研究、能源规划、矿山接替、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首次对河南省页岩气资源进行了宏观全面分析评价,筛选了页岩气有利区和远景区,完成的《河南省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调查》报告,为河南省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及勘查规划奠定了基础。三是参加了《煤矿矿井水分类》《煤矿矿井水利用技术导则》等国家标准的审查,完成了《煤中氧含量的计算方法》《煤质基准应用导则》等新立国家标准草案的起草工作,为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煤质化验以及清洁能源利用做出了贡献。

    记者:开展地质找矿是煤田地质局的基本职能。过去的5年,煤田地质局在这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新突破?
 
    耿建国:“十二五”期间,我局加大资源勘查工作力度,为国家“358”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河南省“6139”地质找矿行动做出了突出成绩。一是勘查成果丰富。全局共完成提交各类报告1774件,提交煤炭资源量204亿吨,钾镁盐38亿吨,铝土矿1亿吨,硫铁矿矿石量4313万吨,铁矾土4405万吨,铁矿4.69亿吨,油砂矿3645万吨。二是基金项目优质。我们先后完成“河南省睢县西部煤普查”“河南省鹤壁市石林煤详查”“河南省获嘉县马厂煤预查”等地勘基金项目70个,品质优良。其中“河南省睢县西部煤普查”是我省首个煤炭整装勘查项目,荣获2014年度“全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三是勘查矿种拓展。在进行煤炭资源勘查的同时,我们积极拓展非煤矿产勘查,先后提交了《老挝甘蒙省他曲县农波矿区东泰矿段钾盐矿勘探报告》《河南省新蔡县练村铁矿勘探报告》《河南省巩义市涉村铝(黏)土矿中深部预查报告》等一批非煤矿产勘查报告,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记者:地质科技服务是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地质科技服务方面有哪些新进展呢?

    耿建国:在科技服务方面,我局坚持以地质技术和知识向社会各行业提供服务为重要手段,积极融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是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服务。围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复垦、边界勘测等承揽涉土项目120多个,为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和加快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二是为地质环境整治提供服务。我们相继承担了“汝州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基金项目和10余个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项目;施工了灵宝市资源枯竭型城市、郑少洛高速公路新密段沿线等区域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工程;完成了禹州、新乡等地40余个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编制等,为建设美丽河南做出了应有贡献。三是为矿业发展提供服务。我们在平顶山叶县施工了盐矿水平对接井,在山西晋城、大同等地施工了大口径瓦斯抽排井,在山西柳林、西山等地开展了煤层气钻井,持续发挥了全局大口径钻井优势,在提高客户价值的同时,提升了自身品牌和形象。

    记者: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提到“五大发展理念”之首,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支撑要素。煤田地质局的科技创新实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耿建国:一是政策资金支持。我们制定了科研基金项目管理办法,每年按局统筹收入的10%~15%投入科研,实现了科技创新资金的基本保障。二是人才引进培养。我们多层次、多渠道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制定了人才培养计划,适时加强人才培育,人才队伍得到壮大。目前,我局拥有博士生5人、硕士研究生113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44人,副高级技术人员235人,中级职称人员505人。专业技术人员1514人,相继涌现了一些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为我局实现科技进步与创新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三是仪器设备更新。全局共购置地震仪、卫星定位仪等钻探、物探、测绘及化验测试仪器设备600余台套,仪器设备不断更新,应用技术不断提升,提高了攻深找盲的能力。

    记者:产学研促进了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最强劲的动力。煤田地质局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有哪些举措呢?

    耿建国: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我局坚持以科研项目为纽带,以科技人员为支撑,建立起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了科研工作效率,正在形成通过科技进步带动经济增长的良性发展局面。一是继续推进科技平台建设。在持续建好建实“河南省地质物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河南省煤层气钻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煤炭煤层气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矿山地质环境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又申报建成了“河南省能源钻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河南省煤层气压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大口井钻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边坡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个厅级工程技术中心,为我局地质勘查技术创新和经营发展构建了坚实的科技平台。二是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创新之路。以科研项目为纽带,以科技人员为支撑,与大专院校合作建立了4个产学研基地和教育实习基地等, 加快实现技术成果转化及应用,促进研究和产业的共同发展。

    记者:资质是走向市场的通行证。目前,煤田地质局资质建设情况是什么样的状况?

    耿建国:多年来,我们高度重视资质建设升级。截至目前,全局共有各类资质85项,其中地质勘查类资质33项,地质灾害治理类资质31项,测绘资质6项,其他专业资质15项。主要地勘单位均有了主业最高的等级资质,并且资质种类基本齐全,满足了承担常规地质矿产勘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资质要求。几年来,我们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先后荣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和省国土资源科技奖3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2项。我们完成的“大口径工程井施工技术研究”和“深部煤炭资源快速钻探成套技术研究”等获河南省十大地质勘查科技奖的殊荣。

    在关键技术上我们也处于领先地位。我们完全掌握了L形、U形井施工关键技术,水平段长度突破1000米,水垂比大于3,整体技术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我们完成的“大口径气举反循环钻具研制及应用研究”填补了我国大口径气举反循环钻进技术、钻井作业相关规程的空白。

    记者:这些成果的取得来之不易,点滴成功的背后都饱含着河南煤田人无尽的汗水和智慧。那么,对今后的科技工作,煤田地质局有什么安排?

    耿建国: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未来5年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我局科技工作能不能有一个大突破,关键就看我们能不能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开创一个好的局面。局第七届科技大会确定了“十三五” 科技工作目标与任务,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坚持“科技兴局”和“人才强局”战略,围绕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和“职能转变”这个中心,实施人员精干、设备精良、技术精湛、成果精品的“四精”计划,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局属单位,为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保障能源资源安全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逐步实现煤田地质科技工作的整体突破和跨越式发展。

  • 版权所有: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政府网站标识码:4100000028
  • 网站地图 备案号:豫ICP备15002648号-2 郑公备:41010002000049
  • 技术支持: 河南省地理信息院 大河网 技术支持电话:0371-68108608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