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三个转变” 开展“三大行动” 抓好九项重点任务
奋力开创2021年自然资源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来源: 作者: 时间:2021-02-21 12:36 浏览人次

  2021年全省自然资源工作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自然资源工作高质量,持续优化政治生态、自然生态,全面落实“1339”工作部署,锚定生态强省建设目标,加快由重审批向重治理转变、由重规模向重效率转变、由重开发向重保护转变,深入开展“三大行动”,统筹抓好九项重点工作,确保“十四五”自然资源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加快实现“三个转变”

  一、由重审批向重治理转变

  围绕推进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事前管标准、事中管达标、事后管信用,构建以综合监管、智慧监管、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自然资源治理机制。深入实施用地审查报批提速增效工程,探索推进土地开发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管理工作机制,加强自然资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

  二、由重规模向重效率转变

  深入实施节约优先战略,针对资源利用“粗放浪费”“前清后乱”等问题,着力严控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一是强化土地资源节约高效利用。严格建设用地总量管控,深入推进批而未用土地盘活利用,加强建设用地项目节地评价管理,持续推进耕地“双高一转”。二是提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常态化开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严格“三率”指标管控,积极推广节约和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三是深入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建立健全土地利用计划三年滚动编制。完善土地资产市场化配置政策,逐步推行“云上看地”新模式。组织开展土地出让情况检查抽查,进一步规范土地出让行为。严格执行矿业权竞争性出让制度,不断提高矿产资源配置效率。

  三、由重开发向重保护转变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矿产资源开发与自然生态保护,将保护修复摆到矿产资源管理首位,贯穿到开发利用始终,加快推进矿业绿色发展。加快推进“十四五”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构建重点突出、集聚开发的勘查开发格局。建立矿产资源储备制度,实施矿产地储备工程,建立产品、产能、产地三位一体的储备体系。常态化开展矿山综合整治。


深入开展“三大行动”

  一、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

  “零容忍”遏制新增,严格落实“八不准”要求,综合利用卫星监测、暗访督导、公开通报等务实有效举措,第一时间发现制止,从严查处整治,严肃问责,提高执法查处震慑力。“零差错”处置存量,根据国家分类处置政策,结合河南实际细化处置政策,抓好政策培训,分类分步有序推进问题处置。“零空白”保障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合理需求,强化土地利用计划和用地报批联动,加强部门衔接,把户有所居落到实处。严格问责追责,层层传导压力。

  二、“百园增效”行动

  加快编好产业集聚区规划“一张图”,制定产业集聚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查规则。织密产业集聚区用地政策体系“一张网”,指导市县“一县一策”“一园一策”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打赢产业集聚区存量低效用地盘活攻坚战,逐宗摸清底数,分类施策,积极妥善处置。打赢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攻坚战,抓好试点工作,完善“标准地”出让机制,年内在全省全面推开“标准地”出让。持续选树典型、培育样板,每半年组织观摩一批进展快、成效好的产业集聚区,年底开展产业集聚区土地高效利用评价。

  三、“一网两长”制行动

  实行“一网两长”制,严格网格化田长制、山长制管理,推动监管关口前移,着力解决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违法违规采矿突出问题,形成“一网两长”制“河南模式”。构建网格化监管责任体系,全面推开平顶山试点经验,划分市、县、乡、村四级网格,分级设立田长、山长、网格员,坚决看住管好每一寸耕地、每一个山体。细化明确田长、山长职责,及时发现制止违法违规行为。搭建严格管理的“天罗地网”,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实时监测,全天候接受群众举报,省级指挥中心实时监测调度,坚决把“零容忍”落到实处。


统筹抓好九项重点任务

  一、以黄河流域为重点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抓好黄河流域专项规划编制,高标准推进大保护、大治理。全线全域开展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建设,推动生态廊道提质升级。加快推进沿黄各市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把矿山变青山,让矿区成景区。加快滩区综合治理,让更多群众吃上“生态饭”。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完成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推进实施一批新的重大保护修复工程。

  持续推进森林河南建设。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全年完成249万亩造林任务,加快建设森林河南。把提质增效作为主攻方向,重点推进路河沿线生态廊道扩面、山区生态屏障增绿、平原绿化补网。统筹耕地保护和国土绿化,充分利用村边、路边、河边、塘边的边角地、废弃地开展造林绿化,严禁违规占用耕地造林,严禁占用基本农田造林,严禁毁麦毁苗造林。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强森林草原生态保护。

  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完成《河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因地制宜建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建立省级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库,积极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大盘子。构建多方参与的生态保护修复资金投入机制,鼓励各地实施一批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

  二、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攻坚年”活动

  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绘就引领高质量发展“一张蓝图”。加快工作进程,压茬推进省市县乡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同步完成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管系统建设,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严格国土空间管控,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优化城市人口和功能布局。严格规划实施,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评估预警和实施监管机制。抓好规划培训,高规格、分层次举办国土空间规划专题培训,切实提升各级规划意识和能力。

  完善“制度+技术”用途管制监管体系。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为底板,探索构建全省统一的用途管制监管系统,推进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全流程事中事后监管。开展黄河滩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研究,探索实行差别化用途管控措施。大力推进《大运河河南段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用途管控办法》落实,指导沿线各地市制订具体管控细则。深化鹤壁市、新安县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进一步明确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规则。

  三、强力保障高质量发展

  围绕省委“四个强省、一个高地、一个家园”的发展目标和决策部署,精准高效用好有限的土地、矿产等资源要素,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实行计划指标跟着项目走,优先将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洛阳副中心城市、郑开同城化示范区等重点地区,及航空港区、自创区、自贸区、产业集聚区等重点区域的重大建设项目用地纳入国家新增计划保障范围。精准保障有效投资用地需求,专人专班服务保障京雄商高铁、洛平漯周高铁、“四水同治”项目、高速公路“13445”工程、西气东输三线中段(河南段)等重点项目用地。加大租赁住房用地支持力度,对公租房等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应保尽保。加强房地产土地市场监控,建立完善价格监测、分析、预警机制。

  提升矿产资源供给能力。谋划推进新一轮地质找矿工作,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加强清洁能源矿产调查评价工作,持续开展省外境外矿产资源勘查;优化建筑石料、石材类露天矿山布局,继续实行“关小上大”,科学有序投放一批大型建筑石料、石材类矿业权,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力推进煤田地质工作转型发展,全面提升煤田地质基础支撑能力,支持煤田地质局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施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四、用“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好耕地

  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分解明确各地耕地保护目标任务并落实到地块图斑,探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激励制度,从严开展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做好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工作。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确保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双到位。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进一步严格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向建设用地和其他农用地转化管制措施。加强耕地动态监测,建立耕地变化状况动态分析预警机制,确保实有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明确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向建设用地和其他农用地转化的管控规则,遏制耕地“非农化”;明确农用地内部向林地、园地、草地、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等转换的管制措施,防止“非粮化”。

  五、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

  以更大力度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不动产登记提升行动,实现一般登记3个工作日、抵押登记1个工作日、其他登记1小时办结。深化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年底前实现“全豫通办”,全面完成农村房地一体化登记发证,确保不动产登记走在全国前列。进一步深化土地规划审批融合,加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全面落实“多审合一、多证合一”,积极推进“多测合一”,切实抓好区域评估工作。加强矿业权审批管理,加强矿业权出让登记分级监督,全面实现矿业权审批登记“一网受理、全省通办”。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加快形成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全面推开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积极试行成片开发区域审批,探索建立公共利益用地认定机制。加快建立 “大储备”机制,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收储,加强土地资源、资产、资本一体化运作。构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高质量开展国土资源利用变更调查、森林资源调查等相关专项调查。大力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部署开展一批自然保护地确权登记工作,推进水流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试点,指导相关市县完成湖泊自然资源统一登记。加快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分步有序开展全省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选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并宣传推广。

  六、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研究完善资源要素支撑保障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序推进乡村规划编制,建立健全乡村规划委员会制度,重点加快集聚提升类村庄规划编制,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供规划引领。优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安排用地计划指标专项保障农村产业用地需求和合理布局。持续用好生态建设政策,探索培育新的“生态+”乡村振兴路径,年内建设森林乡村1100个、森林特色小镇30个。有序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七、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和科技支撑能力

  提升基础测绘服务保障能力,完成基础测绘“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建立完善的省市县基础测绘分级投入和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自然资源卫星遥感动态监测现代化监管体系,做好测绘基准的维护和更新,推进国家资源卫星大数据应用中心(中部地区中心)等支撑载体建设,及时做好测绘应急保障服务,有序推进实景三维河南建设,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基础保障。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推动各类地理信息资源开放利用,前瞻布局北斗+5G空间地理等前沿应用,加快智慧济源、智慧鹤壁时空大数据云平台建设。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谋划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完成自然资源卫星中心建设,提升“天地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推进厅属单位创新发展,加大科研投入,探索改革科研人才薪酬制度、激励机制,积极引进高学历、高水科研人才,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等制度,加快推进省直三院西院区改扩建等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自然博物馆建设前期工作,提升厅属单位支撑能力。推进自然资源三大智库建设,建立健全组织架构、运行机制,深入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和综合性研究,筹办好第二届自然资源论坛,为全省自然资源管理提供智力支撑。

  八、全面加强法治建设

  完善自然资源地方性法规体系,完成《河南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修订草案起草工作,研究推进《河南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河南省测绘管理条例》等地方法规修改工作。继续深入开展行政复议案件问题专项整治,完善行政诉讼案件管理机制,确保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数量持续下降。启动自然资源“八五”普法工作,联建一批自然资源法治文化和科普教育基地。严格自然资源执法监管,深入开展卫片执法检查,不定期组织实施“护田行动”“磐石行动”。加强自然资源督察,根据省政府授权,制定我省自然资源督察工作暂行办法,对耕地保护、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矿产资源管理等问题开展专项督察。扎实抓好信访稳定工作,持续推进矛盾排查和积案化解,依法及时就地处理信访问题。

  九、科学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从严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强化预警监测,组织护林员队伍,实行网格化管理,做到“山有人看、林有人护、火有人管、责有人担”。加强矿山安全管理,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深入整治无证开采、越界开采行为。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完成灵宝、卢氏等10个县市的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进一步健全专群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集中财力实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加强舆情监测处置,推动市、县自然资源部门建立完善的舆情监测系统,完善舆情处置机制,提升干部媒介素养。提升审计效能,不断拓展内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发挥内审的建设性作用。


坚持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自然资源工作高质量

  一要强化政治引领,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定力。提高政治“三力”、加强理论武装、抓好思想教育。二要加强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牢固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思想,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深化“三个敬畏”教育、树立“五比五不比”工作导向、开展懒政怠政专项治理、强化制度执行力度。三要夯实组织基础,发挥堡垒作用。牢固树立大抓支部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创建支部品牌、抓好支部培训、加强支部管理。四要突出廉洁从政,筑牢防范堤坝。始终把廉政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强化纪律教育、推进以案促改、突出风险防控、开展常态巡察。五要建强干部队伍,提升能力素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五条标准”,大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强化用人导向、强化实践锻炼、强化教育培训。


编辑:厅宣传办  卢博豪

  • 版权所有: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政府网站标识码:4100000028
  • 网站地图 备案号:豫ICP备15002648号-2 郑公备:41010002000049
  • 技术支持: 河南省地理信息院 大河网 技术支持电话:0371-68108608 访问量: